前两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的换电模式:
力帆换电模式
时空电动换电模式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北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换电模式。
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模式,比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要来得稍晚一些,不过来势却要凶得多。2017年11月3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张勇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生态大会上,宣布了北汽新能源的换电计划-“擎天柱计划”。
“擎天柱”计划被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建成换电站100座,运营车辆超过4000台;
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第三阶段(2021年~2022年),建成换电站3000座,运营车辆50万台。
现在是2019年和2020年的交界处,当前正是处于第二阶段的中间时刻,北汽新能源的“擎天柱”进行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汽新能源2019年的答卷。根据北汽新能源日前正式公布的数据,北汽新能源销量达150601辆,其中换电运营出租车数量为1.6万辆,累计建设换电站187座。在北京地区,投入运营的出租车超过4000辆,建成投运换电站90座,城区平均服务半径2.78公里。距离第二阶段结束还有1年时间,看来进度是有些赶,不过万事开头难,我们相信未来的换电市场发展,一定会更快。
换电和充电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按照惯例和相关标准,乘用车的换电时间一般为三分钟以内,与燃油车加油相当。更重要的是,换电模式使得电动汽车的车身和电池可以分离,把用户对于电池的焦虑从电动汽车上剥离出来,再专门争对电池焦虑进行解决。该模式不但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动汽车二手车的残值,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打了一针强心剂,缓解了用户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的顾虑。
北汽新能源作为车企,强项为车辆,其换电合作方为奥动新能源。奥动新能源有多年的换电站建设经验,从换电站到电池PACK,拥有成熟的换电技术解决方案。
奥动的新一代换电站,换电站?3.0,采用集装箱式结构、标准化工业制造、模块化快速拼装和全新的外观设计。占地70平方米的换电站,只需一天即可建设换成,建设完成后,一天可服务288车次,其主要参数如下:
在换电模式上,与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不同,北汽新能源采用的是整包换电。即将整个电池直接摘走,然后放入新的充满电的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对车辆几乎没有任何改动,不影响车辆的各种性能。而其缺点就是,电池没有标准化,事实上北汽新能源旗下有多款新能源车型,而目前只有EU快换一款车型可以进行换电。
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北汽新能源的换电视频:
如上视频所示,北汽新能源采用了整包换电,底盘摘取的方式。因此车辆就不得不抬高,以方便车底的机械设备更换电池。如果车辆不抬高,那么就需要挖地安装,影响换电站的快速建设。所以北汽新能源换电车辆在进入换电站以前,需要先经过一段坡道。
@电车换电说,专门分享一些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月16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成立弗迪公司,新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业务。
对此,比亚迪汽车表示,随着5家弗迪公司的成立,也正式标志着比亚迪的开放战略由1.0向2.0进阶。据介绍,弗迪公司在运营方面将更加独立,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据了解,此次宣布成立的弗迪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5日注册,公司董事长为何龙,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公司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电池领域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应用领域涉及IT、汽车、新能源、轻轨交通等。
弗迪动力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25日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董事长为罗洪斌。其主营业务为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电动车高压配电箱、高压线束其零件制造和销售;新能源电机、电控、电源及零件制造和销售。
智能转向系统、智能制动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制造和销售;新能源储能系统及集装箱制造和销售;车桥及零件制造和销售;转向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比亚迪即将搭载在汉EV车型上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正是出自这一公司之“手”。
另外,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也在去年12月先后注册成立,主营业务涵盖车用照明及信号系统相关产品、汽车电子及底盘技术,模具研发、制造等。
可以看出,比亚迪新成立的“弗迪系”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可谓将自身所有核心产业链(电池、电控、电驱)进行“垂直整合”,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汽车公司展开合作,进而实现扩大经济规模效益,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成本。
实际上,自2017年开始,比亚迪便拉开了“开放合作”战略的序幕,同年7月5日,比亚迪完成了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经营范围变更。
2018年9月,比亚迪更是召开了“全球开发者大会”,深化与百度的战略合作,双方不仅打造开放车辆认证平台,在地图导航、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合作,比亚迪更是向全球的开发者宣布逐步开放系统内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这也是全球首个传统汽车制造商首次开放自己的车载控制平台。
而在全新平台战略方面,去年年底比亚迪也正式推出了面向开放战略的电动汽车e平台技术。
该平台关乎车辆的性能和成本,汽车零部件的集成化、一体化一直是业界努力的方向,基于“e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可以通过高度集成、一体控制,实现了整车重量的减轻、整车布局的优化,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
作为e平台的核心,比亚迪则通过“33111”高集成化系统设计,实现开发标准化、轻量化、小型化、可组合的总成模块。简而言之,e平台是一个完整研发生产架构,能够使电动汽车五大核心零部件进行高度集成化、模块化且低成本生产,这也是为何该平台诞生仅一年,就有四款以上车型上市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将彼时表示将与全球汽车同行共享“e平台”的所有技术,加速推动电动车的产业化。
目前,国内合作方面包括北汽、长安、东风等车企已经与比亚迪e平台展开合作。
国际合作方面,除了戴姆勒以外,丰田也在去年与比亚迪正式签约,双方以50:50成立了一家纯电动汽车研发合资公司,公司将在2020年正式落地,2025年旗下所有纯电动车型都一丰田品牌推出并发售。
此外,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在去年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正在与比亚迪就动力电池进行谈判。不过,武佳碧并公布更多细节。
随着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弗迪公司成立,意味着比亚迪在后续与其他整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合作方面将更加便捷及高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