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等车时间大揭秘!

新能源车等车时间大揭秘!

vsprin 2025-04-19 热点新闻 40 次浏览 0个评论

《郝车来袭》原创导购:如果提到豪华品牌中型车,相信华晨宝马3系是永远绕不开的一款车型。2022年8月,2023款华晨宝马3系正式上市,那么时隔半年后,新车的优惠幅度如何呢?又该选择哪款配置才最划算呢?如果想买电动车的朋友,华晨宝马i3同样能满足您的需求,令人意外的是,新车虽上市不久也依然拥有大幅优惠,今天郝哥就来跟您聊聊华晨宝马3系和华晨宝马i3的那些事儿。

新能源车等车时间大揭秘!

近日,根据郝哥暗访北京地区某宝马4S店得知,目前2023款华晨宝马3系共在售九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9.99万~39.99万元。根据店内透露,长轴版车型能打到8.6折,标轴版在9折左右,通过配置分析并结合优惠情况,郝哥推荐您首选325Li M运动曜夜套装。首先鉴于标轴版并不适合大部分国人购车“以大为美”的喜好,且优惠力度也不如长轴版,因此可以优先淘汰,如果您更注重操控和德系原汁原味,标轴版会更具优势。其次325Li M运动套装虽然比320Li M运动套装预算增加2.8万元,但前者动力却有明显提升,在同为2.0T的前提下,最大功率提升了20千瓦;峰值扭矩增加了50牛·米,得到的实际效果就是零百加速直接从9.1秒压缩到7.9秒,可以说更符合宝马3系的称号。配置上还新增了主动刹车、碰撞预警、自动泊车、循迹倒车、电动感应尾门、9色氛围灯以及全车无钥匙进入等超实用的安全舒适性配置。

至于顶配330Li M运动曜夜套装,即使优惠后售价也已超过34万元,纵然动力拥有进一步提升,但仅仅增加了抬头显示、无线充电和自适应远近光灯等一些可有可无的配置,从性价比角度出发,郝哥并不推荐购买。至于剩下的三款325Li版本,325Li运动曜夜套装凭借360度全景倒车影像、16扬声器的哈曼卡顿音响等部分豪华配置的加持使新车更接近豪华品牌属性,而且相比四驱版本油耗也更低,况且优惠后不到32万的售价也基本符合想购买这个级别消费者的预算范围内,所以综合考量后,郝哥推荐您可以优先考虑2023款325Li M运动曜夜套装。

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崛起,各大车企也相继推出纯电版车型,因此宝马i系列孕育而生,为了迎合众多宝马3系粉丝的需求,两厢变三厢的宝马i3更酷似宝马3系,虽然目前只有三款车型可选,但根据销售告知,全系新车均优惠高达9.5万元,根据配置分析并结合优惠情况,郝哥推荐您首选eDrive 35 L。

通过配置对比不难发现,40 L比35 L版本纯电续航里程只增加了66公里,但慢充时长却也相对延长了1小时左右。同时以中配40 L曜夜套装为例,配置上相比35 L仅增加了全车无钥匙进入和自动防眩目,但预算却需要多花3万元之多,结合性价比角度来看,增加的续航里程意义并不大,再看顶配40 L曜夜运动套装,配置增加倒丰富很多,包括360度全景倒车影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运动外观套件、抬头显示、哈曼卡顿音响以及自适应远近光灯等等,但即使优惠9.5万元后裸车价也仍逼近32万元,足足比35 L贵6万元,最关键的是,新增配置35 L基本全部支持选装,倒不如喜欢哪个配置单独选装会更加划算,因此综合比较后,郝哥还是觉得eDrive 35 L的性价比最高。

既然选好了车型,那郝哥就来为您算算落地价吧,首先是华晨宝马3系,推荐配置325Li M运动曜夜套装新车指导价为36.99万,优惠5.18万后裸车价为31.81万元,购置税2.8万元,保险大概1.1万元,验车上牌费3000元。与其它品牌不同的是,还需要增加6800元的装饰费,包括贴膜、脚垫和整车镀金等等,这也是宝马的一贯风格,不过您不妨也可以这样考虑,新车只优惠4万多,况且这些装饰还都是必需品,那么最终全款落地价预计为36.69万元,颜色可首选矿石白或炭黑色。

如果想要分期购车的朋友,郝哥推荐三年贷款套餐,裸车首付6.36万元,再算上保险购置税等杂费,落地首付金额11.24万元,新车没有分期手续费但并不免息,贷款25.44万元,分三年36期还完,含利息月供7726元,这样也能推算出总利息约为23760元,那么是选择全款还是分期呢?郝哥认为如果预算充足可优先全款购车,毕竟能省下2万多的利息费用,但如果想买理财或目前手头不宽裕则选择分期购车,11万的首付就能把宝马开回家,提前享受3系的驾驶乐趣也未尝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接下来再来看看宝马i3,同样以推荐配置为例,新车官方指导价35.39万起,优惠9.5万元后裸车价25.89万元,由于新能源车是免购置税的,因此只需再增加8000元保险和3000元验车上牌费即可,6800元的选装费用也必不可少,最终全款落地价预计为27.67万元。与此同时,如果置换还能享受6000元~12000元的置换补贴。如果选择分期购车,郝哥推荐三年贷款套餐,裸车首付51780元(车价20%),分期手续费或许是按比例需缴纳6200元左右,再算上其它杂费,首付落地金额75798元。贷款20.71万(车价80%),分三年36期还完,含利息月供为6199元,这样也可以推算出三年总利息15840元,至于选择全款还是分期,那就要看您的个人需求了。不过遗憾的是全系新车暂无现车,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提车。

对于豪华品牌,尤其是大幅优惠后的豪华车来说,很多消费者还是会担心其用车费用如何,那么今天郝哥就来为您揭秘一下2023款华晨宝马3系和宝马i3的养车成本吧,首先保养费用,宝马3系保养周期为一年或10000公里,小保养费用根据选择机油不同,保费在1000元~1500元之间,大保养为5800元左右。根据店内透露,现在置换购车还可赠送您五年或10万公里基础保养免费,相当于能节省近万元了吧。众所周知,纯电动车的保养成本要比燃油车便宜不少,一般也不分大小保养,日常保养就是更换玻璃水、雨刷和轮胎等等,保养周期可以根据个人使用情况而定,对于华晨宝马i3而言,一般一年或10000公里检查一次即可,有点经验的朋友甚至可以自行更换,即使到店保养费用大概也就300元左右吧。

油耗方面,推荐配置宝马3系工信部综合油耗显示为6.9升/百公里,为了更接近真实,郝哥以再增加两个油计算,也就是8.9升,目前北京地区95号汽油的油价为8.29元/升,假如每年行驶20000公里,那么预计您的年油费为14756.2元,平均月油费为1229.68元,不知道这样的油耗水平符合您的预期么?

那么对于电动车来说,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则是消费者购车前最关心的话题,郝哥同样以推荐配置为例,宝马i3官方纯电续航为526公里,夏季实际续航应该能接近500公里,冬季续航基本能超过400公里。在快充模式下,45分钟可将电量从30%充至80%,家用慢充预计6~7小时充满,官方称百公里耗电量14.3度电,如果模拟日常快慢混合充以及不同路况行驶,郝哥预计您20000公里电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根据不同时段和区域电费不同,以上所有数据均为郝哥粗略估算,仅供您购车时预算参考。同时现在购车还能赠送家用充电桩,而且还支持销售全国地区,如果您想知道郝哥暗访的是北京地区哪家宝马4S店,也可以留言或私信给我,我会偷偷告诉你的哦。

《郝车来袭》总结:随着华晨宝马i3的推出,新车不仅继承了宝马3系的操控性和高颜值,没想到如今还拥有了性价比优势。据悉,2023年宝马集团还将在华发布纯电产品高达11款,包括国产宝马iX1以及纯电动MINI三门版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您是会选择经典的宝马3系还是售价更亲民的宝马i3呢?感谢您关注《郝车来袭》。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郝车来袭,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揭秘“L3级别自动驾驶”的真相

从聆风到启辰晨风,再到轩逸纯电,日产的动力电池技术稳定性,在全球有口皆碑。面对国内市场对功率密度、电池续航等技术指标的竞争,ARIYA艾睿雅依然坚持从安全出发,打造不惧续航挑战的零风险动力电池。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为了站稳脚跟,提高市占率,各大品牌纷纷加入“内卷”大战,卷上新速度、卷科技配置、卷性能突破、卷续航极限……在市场内卷的潮流之下,ARIYA艾睿雅回归用户关注的核心,聚焦电池安全,给出破“卷”的答案——守护用户生命线,是东风日产不可逾越的底线。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日产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村表示:“在新能源时代,安全依然是用户最基本、最核心的诉求。安全,尤其是电池‘大心脏’的安全,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也是用户选择ARIYA艾睿雅的共性之一。”坚持人本电驱的初心,ARIYA艾睿雅依托日产全球最高标准,以电池技术全链路自研能力,凝聚破“卷”底气,破除用户电池安全焦虑,守护用户的美好人·车·生活。

电池全链路自研,成就安全电池“大心脏”

作为为数不多拥有电池组装生产线的厂家之一,东风日产以智能、数字化高标准,构建电池安全的绝对堡垒。为了从生产源头牢牢把控电池安全,ARIYA艾睿雅电池的组装生产背靠雷诺-日产-三菱全新联盟及国内顶级的智能、绿色、高效数字化标杆工厂——东风日产武汉工厂,超安全电池工艺、智能管理系统、3D实时在线视觉检测等层层保障,确保了电池的安全和出品质量。

在电芯的生产制备方面,区别于其他厂家的直接代工,东风日产坚持以日产全球高标准定制电芯,使用定制化专线生产,100%严格检测筛选,保证了电池的高安全、长寿命、高密度。

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一句流传已久的“东风日产的车好,关键是发动机好”,成为东风日产的鲜明标签。时代向前,技术焕新,对电池技术全链路自研的矢志追求,彰显东风日产进击新能源赛道的雄心。而这不只为了争取更多的技术话语权,更是为了守护电池“大心脏”,护航用户出行安全,为持续深化电驱化转型铺平道路。

“在新能源赛道,我们希望以超安全电池树立电池安全标杆,当人们谈论起东风日产的纯电车,能够脱口而出‘东风日产的新能源车好,关键是电池心脏好’。”陈浩村表示,“东风日产选择做艰难而正确的事情,在电池技术全链路自研的征途上,我们义无反顾。”

九重安全防护,守护用户生命线

不久前,ARIYA艾睿雅通过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高压冲水、4倍国标温度冲击、耐久振动”三大严苛考验,以“无水渗漏入电池包内、电池包功能正常、内外部无结构性损伤、气密性保持完好、螺栓扭矩无明显衰减”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汽中心的电池安全挑战。

中汽中心工程师华淼认为,电池安全是新能源车型安全的核心,而出色的安全性能是以技术实力和优势为前提的。ARIYA艾睿雅无论是在此前的Euro 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级,还是顺利通关中汽中心的三项严苛测试,都足以证明ARIYA艾睿雅的安全品质一脉相承,全球如一。

作为技术日产的集大成之作,ARIYA艾睿雅沿袭日产76年纯电技术底蕴和超过25年的电池研发与制造经验,传承“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品质口碑,背靠日产全球顶级云图专业纯电平台,高度集成自研三电技术,以NISSAN超安全电池架构重新定义电池安全新标准。

ARIYA艾睿雅的NISSAN超安全电池架构以九重物理防护架构,构建“软硬一体、攻守兼备、内外协同”的超级电池安全域。在被动电池安全防护方面,ARIYA艾睿雅内外兼修,构筑电池防护的坚实防线。一体式铝制电池方舱,采用六道强化铝柱横梁、25mm厚度双层高强度壳体,可提升电池包耐挤压碰撞强度,保护内部的电芯和模组。

一体式铝制电池方舱

电池舱内,电芯按照日产全球高标准定制化专线生产,电芯之间加装气凝胶,双层叠式模组具备独有双防撞保险杠,线束精密规范布局,打造被动电池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将电池短路、起火、爆炸等风险掐灭在摇篮里。

日产高标准定制电芯

双层叠式模组

精密规范线束布局

电池舱外,1500MPa超高强钢打造防护金刚罩,全覆盖保护的增强树脂底盘装甲,独有360°溃缩保护空间,侧面碰撞冲击能量吸收接近C-NCAP标准的2倍,构成被动电池安全防护的第二道防线,全方位守护确保电池舱完整不受侵犯。

1500MPa超高强钢

溃缩保护空间

底盘装甲防护

在主动电池安全防护方面,日产自研的全工况电池精准管理系统,精准实现对200多项数据,最短10毫秒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整电池工作状态;行业领先的干湿分离集成液态热管理系统,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控温,始终让电池处于最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ARIYA艾睿雅借助电池管理系统中的PTC加热器,可以实现空调快速加热,满足用户冬季车内取暖的需求,彰显ARIYA艾睿雅对用户的人性化关怀。

干湿分离集成液态热管理系统

此外,ARIYA艾睿雅还通过高标准的测试为安全“把关”。为了保障在各种场景下的使用安全性,ARIYA艾睿雅电池在开发验证阶段,要经历下坠、沉水、冷冻、火烧、碰撞等重重试炼,电池安全方面的试验高达111项,涵盖了机械安全试验、环境安全试验、电气安全试验等多种类型。

正因为ARIYA艾睿雅从开发验证到生产源头,打造高标准安全防线;以九重安全防护,软硬件高效协同,构建超安全电池域,才能无惧中汽中心三大电池试验的挑战,才敢自信守护用户出行,真正做到让用户“安全不担心”。

2023年,东风日产将迎来20周岁里程碑。20年来,东风日产以一款款优秀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陪伴了超过1500万用户的人·车·生活。20岁,正是风华正茂,当打之年,以ARIYA艾睿雅为开端,东风日产将继续拥抱用户,以电驱化的全新布局,投身到这场前所未有的浪潮,为中国用户开启更激动人心的电驱化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一品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这个3月,整个汽车圈热度最高的除了直播应该就是自动驾驶了,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这个月自动驾驶出了不少“第一”。

3月4日,广汽新能源发出消息:Aion?LX为“全球首个搭载高精地图并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可交付车型”;3月9日,工信部出台了中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在2021年1月1日实施;3月10日,长安汽车总裁在线直播了UNI-T的L3自动驾驶体验。

L3级别自动驾驶,这个三年前火过一次的概念再一次成了热议的话题。自动驾驶的元年真的要来了?其实没这么简单。

2017年,奥迪推出A8的时候就宣称其配备了完整的L3系统硬件。不过时至今日A8的相关功能也还没有正式上线,为什么连奥迪这样有强大技术储备的企业都放缓了L3的脚步?

我们先看看A8上配备的自动驾驶,它可以在车速60km/h以下的时速内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这期间驾驶员可以松开方向盘。不过因为60km/h的速度限制,不少人都认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再加上对环境有一定要求,它所能实现的功能和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类似。

再加上到了国内受限于各种法律法规,所以在国内的奥迪上基本见不到这套系统。另一边,海外有消息表示奥迪已经在去年底的时候减弱了在L3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所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L3级别自动驾驶到目前为止都还是空白,所以就出现了长安、荣威和广汽新能源的“首个L3”之争。

你不了解的L3自动驾驶

为什么奥迪放缓了L3的脚步,但是却在L4上加大了投入?这其中涉及到一点,就是对车辆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大多数文章都只会说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实现对双手双脚甚至双眼的解放,但是这只是一种比喻。因为L2级别的自动驾驶明确了是要驾驶员主导操作车辆的,而L3则是有限条件下的自动驾驶,也就是说它可以完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但是有的时候又必须驾驶员干预。

那么驾驶员和车辆自主控制之间如何相互接管就成了一大问题,因为这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所以假设出了交通事故,是需要驾驶员和汽车共同承担责任,而这也是相关法律法规最模糊的地方。

上汽称用户只能等待国家法规配套成熟后才能使用L3功能,而广汽新能源Aion?LX具有L3功能的选装包要到下半年才开始陆续交付,前几天长安的UNI-T,展示了成熟的L3技术,但是注意UNI-T的“量产级”并不等于量产。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法规没有放开,所有的L3级别自动驾驶都是鸡肋。

所以不少品牌直接放弃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比如福特、沃尔沃就表示会直接从L2到L4,电动车企蔚来也表示会跳过L3,直接进入L4。而以自动驾驶闻名的特斯拉自始至终都没有给自己的产品定过级,只表示会进入L4时代。

奥迪曾经在L3领域投入数十亿欧元的巨资研发,这已经接近A8的研发费用了。奥迪将L3级别自动驾驶的弱化,更像是在L3遇到瓶颈迟迟不能在量产车上实现之后,奥迪认清了L4才是正确方向。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L3就是空白市场,事实上还是有不少企业继续在L3上下功夫的。

发力L3自动驾驶的厂家

除了长安、荣威和广汽新能源等,英伟达和小鹏在2018年宣布合作研发L3级别自动驾驶,当年宣布在2020年内量产,奇瑞、一汽等正在研发L3的企业也都是基于英伟达的方案。

吉利汽车在2019年表示2020年会量产L3车型;奔驰则表示在新一代S级上消费者就能选购L3辅助驾驶,新一代S级也将会在2020年到来。

那么为什么仍有大部分厂商在向L3发力,其实更多是为了避免被扣上“无创新”的帽子。显而易见的是,法规、技术等层面上,L3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困难重重的L3发展之路

除了法规,L3想要实现依靠的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功能,TJP(交通拥堵引导)和HWA(高速公路引导)。前段时间长安UNI-T的直播里,着重演示的也是这两个功能,从直播实况来看长安的技术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要聊的是技术背后的事情。

零部件供应商巨头BOSCH同样在做这方面的研发,不过关注的人会发现从最早提出TJP和HWA到现在,BOSCH讲这两项功能的落地时间无限推迟,这就要聊到前面提到的“责任划分”问题。

不管是SAE的划分标准还是工信部在3月9日出台标准对各个级别的划分非常明确,L1和L2都会强制驾驶员操控车辆,L4和L5则驾驶员可以完全放开车辆控制,唯独L3处在人工和电脑的中间过渡阶段。

人和车的相互接管是一大问题,如果人工操作那么L3系统将失去意义,如果完全交由车辆控制,那么对系统的可靠性将有极其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很多车能实现L3的功能,但是他们都定义为L2.5级的一大原因。

BOSCH自己的WHA系统在实施车辆变道动作时,只允许车辆脱离控制20s。它是实现了L3的定义功能的,但是它又不允许用户完全放开接管车辆,无限接近L3的功能但是不脱离L2的定义,是现阶段最稳妥也最常见的做法,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L2+和L2.5,至于L3,没有哪个供应商能给到明确的时间。

L3的预想是好的,但是目前来看在复杂的交通状况中,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技术范畴。所以现阶段的L3自动驾驶,更多的是厂商的宣传工具,当然中国品牌们也在不断带来新的惊喜,至少在技术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们积极的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新能源车等车时间大揭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