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是真傻,而是大智若愚。
刘禅,蜀国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由于“乐不思蜀”的故事广为流传,刘禅在很多人心中就是一个资质愚钝、贪图逸乐的昏君。然而通过梳理史料,就可以发现刘禅并非真傻。
在智商上,他并不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低能幼稚。诸葛亮曾这样向人介绍刘禅:“十八岁的刘禅,不仅天资聪慧,还礼贤下士。”根据诸葛亮的性格,他从来都不会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所以,这个评价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政治方面,刘禅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与处理能力的。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许多人都在争抢丞相之位,但是,刘禅并没有对谁表态。在经过一段时间积蓄力量之后,刘禅立即整合朝纲,废除了丞相制度,并且,增加了一些其他职位,这让朝堂之上的大臣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避免了大臣的权力过大。
蜀汉灭亡后,到了魏国的刘禅,凭借着装疯卖傻,让自己在魏国无忧无虑的活了下去,得以善终,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刘禅的后半生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刘禅被押送到洛阳。司马昭对刘禅时刻提防,不经意之间都要试探刘禅的心思,比如专门在酒宴上安排蜀国音乐,在座的大臣们个个哀伤流泪,司马昭询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表情轻松愉悦地说:“在这生活很好,丝毫没有想念蜀国。”
因此,在刘禅身上有了乐不思蜀的故事。实际上,刘禅并没有那么乐不思蜀,而是他很清楚蜀汉已经亡国,现在只能委屈求全,只有消除司马昭的猜忌才能保全性命。
卑微的刘禅做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个比司马昭更凶狠的人。司马炎继承晋王不久,逼迫魏元帝禅让皇位,自己光明正大称帝登基,国号为晋。刘禅看到司马炎的所作所为,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要不然必定要死于非命。
在司马炎时期,刘禅凭借着忍耐顺从安稳地走完一生,公元271年,已经64岁高龄的刘禅去世。刘禅在司马政权的管控下生活长达八年之久,并且在当时能够活到64岁属实不易,真正的高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