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判吉利几何C电驱动技术与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

深度:研判吉利几何C电驱动技术与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

vsprin 2025-04-12 百科经验 46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8月7日杭州上市的吉利旗下几何C电动汽车,扣除补贴后综合售价12.98-18.28万元,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400公里)。本文将对几何C引用的”三合一“电驱动技术、和铝材质与复合材料构成的电驱动牵引总成,以及基于热泵空调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综合研判。

深度:研判吉利几何C电驱动技术与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

几何C的外观秉承几何品牌“多维流动生命体”理念,几何C采用一体扰流悬浮车顶、动感御风腰线、战斧式运动轮毂等元素,进一步降低风阻。

1、“3合1”电驱动技术的首次引用:

上图为几何C前至动力舱内诸多分系统状态特写。相对在售国产品牌新能源车都会给动力舱添加一个防尘盖板的做法不同,几何C没有再配置这种阻碍散热且没有任何防尘效果的护板。

红色箭头:集成DCDC\PDU\OBD功能的“3合1”高压充放电总成

**箭头:热泵空调体系中的电动压缩机

白色箭头:热泵空调体系中的两用蒸发器

蓝色箭头: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循环管路补液壶

绿色箭头:“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总成,与“3合1”电驱动系统总成循环管路补液壶

在2016年-2019年期间量产的吉利新能源车型上,装配的是不同技术状态的“2合1”高压重放电系统总成(PDU+OBC),驱动电机控制器与OBC集成在一起的“2合1”控制模组。

发展到几何C,“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的集成同时,还换装的“3合1”电驱动总成。整套电驱动与高压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最大程度缩减到2个部分,无论散热管路的长度、阀体的数量,电子水泵的电耗,还是高压线缆的重量与发热量,都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增加整体可靠性。

在几何C上,进化的“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红色箭头红色箭头所指)、PTC控制模组(**箭头所指)以及启动用蓄电池都被2组铝材质横梁支撑。

蓝色箭头:固定在铝材质横梁的支架本体也具备一定轻量化功能设定

不过,几何C的亮点并非这套“3合1”电驱动总成外层包裹着降噪衬套,而是悬置总成采用铝材质+复合材料构成。需要确认的是,几何C配置的由复合材料制造的电驱动悬置总成,是行业中独一无二,有助于抑制震动和提升轻量化。

蓝色箭头:“3合1”电驱动总成(包裹着降噪衬套)

**箭头:固定在驱动电机端的铝材质悬置

红色箭头:固定在框型副车架端的复合材料悬置

从另一个角度看,悬置铝材质与复合材料之间用胶套进行“软连接”。在几何C急加速或急减速时,“3合1”电驱动总成将产生一个向前或向后的位移并伴随震颤。复合材料构成的悬置(固定在框型副车架一端)与可以有效抑制驱动电机的位移,并通过胶套将震颤过滤,保证车辆的NVH性能。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这种可以归属为工程塑料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远高于铝材质结构件,且更耐腐蚀。目前,连续出现多宗“断轴”事故的理想ONE,就是在前悬架下摆臂处应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用来“软连接”对支撑要求远低于悬架的电机悬置,体现的是在几何C造车层面的改进持续性的,而不是激进的“断崖”式跃进的策略。

几何C的轻量化并不激进,将3组“3合1”电驱动总成的悬置总成,用钢材质+复合材料“混搭”而成。复合材料构成的悬置固定在框型副车架(也是几何C的一项重要技术提升点),铝材质悬置在“3合1”电驱动总成端,两种材料通过胶套“软连接”。

2、基于热泵空调的整车层面热管理控制策略:

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的几何C,动力电池装载电量为70度电,与ITCS?3.0电池液冷温控管理系统配合,电池单体温差控制在±2℃以内,使电池温度始终处于最佳温度范围。

几何C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关联的高温散热的“冷量”,低温预热的“热量”的来源,确是首次集成的热泵空调系统。相对在售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动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保留了电动压缩机同时,用一组双向蒸发器进行“冷热交换”。虽然物理结构复杂性有所增加,但是在“冷量”和“热量”转换时占用的来自动力电池装载的电量比例却明显降低。

上图为几何C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分系统。

白色箭头:为动力电池提供“冷量”的水冷板控制模组

绿色箭头: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循环管路补液壶

蓝色箭头:“3合1”电驱动总成与“3合1”充放电系统总成共用的循环管路补液壶

几何C搭载的这套节能型水冷板控制模组分为两个部分,红色箭头所指的是来自热本空调输出“冷量”循环区域,**箭头所指的是为动力电池提供经过接触性冷却后的冷却液的循环区域。

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循环体系中,包括1组为电芯提供高温散热伺服的水冷板控制模组,和1组为电芯提供低温预热伺服的PTC控制模组(设定杂“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总成下端),以及多组“3通”阀体。

由于几何C配置了双向热本空调系统,将驾驶舱和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的“热量”和“冷量”的输出源进行了统一,较大程度降低了电耗。作为整车层面热管理控系统一项全新的重要功能,利用“3合1”电驱动总成的热量,引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温预热功能,使得低温环境下续航再提升4%。在环境温度摄氏度时,预估可提升续航5%,在环境温度零下7摄氏度时,预估可提升续航10%。

3、持续轻量化的车型平台:

几何C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架构、后悬架为扭力梁使用半独立架构,中置的动力电池四周由塑料护板完全遮蔽。

红色箭头:前保险杠下端护板

**箭头:前副车架下护板

蓝色箭头:中置动力电池铝材质下壳体

从正向观察,几何C的动力电池、前副车架的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前保险杠下护板微微上翘。底盘诸多分系统没有凸出异物,平整规则,有利于降低风阻。

几何C换装了1套钢材质全框型副车架+铝材质下A型摆臂,这种悬架方面的改变,或许与自重有所提升的“3合1”电驱动总成有所关联。

几何C配置的铝材质下A型摆臂和铝材质前转向节(**箭头所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A型摆臂的球头销(蓝色箭头)为不可更换设定。如果由于下球销磨损异常,导致转向异响或跑偏,就要整体更换下A型摆臂。另外,自重只有1.65吨的几何C,分配给前转向驱动桥的载荷,是不会出现下球销因为颠簸或轻微碰撞而被“抽出”的“短轴”类故障。

红色箭头:铺设在电机外壳的降噪衬套厚度接近80mm

**箭头:为了便于快速散热,额外设定了1组冷却组件

蓝色箭头:仍然是为了提升散热效率,在靠近电机冷却液管路接入段设定的1组电子水泵

几何C搭载的“3合1”电驱动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5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310牛米、最高转速15000转/分,使得整车百公里加速达到6.9秒,起步加速仅需2.9s。对于当下主流车型所适配的驱动电机,都因为动力电池性能的攀升,而不再遵循牺牲性能换取续航的适配原则。反而继续挖掘电动汽车“低转速,大扭矩”的特性,在保证续航里程的同时,让车主享受到极速驾驶的“爽”。最高转速提升至15000转/分的“3合”电驱动总成,意味着几何C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电耗有所降低。

4、60千瓦直流快充表现:

选用1台由国家电网提供的60千瓦直流快充桩对几何C充电效率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进行比对。测试当天的14点,地表最高温度只有37.4摄氏度,因此要向体验到几何C在快充模式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激活高温散热功能有些困难。

在完成与充电状态通信并开始充电后,几何C的中央显示屏(包括驾驶员显示屏)会自动进入相关界面,以动态柱状图形式直观显示动力电池SOC值的变化。

从动力电池SOC值50%开始充电至70%,需求电流稳定在130-150安、电芯温度从24摄氏度提升至29摄氏度。

根据以往评测经验,在室外温度不超过不超过40摄氏度进行直流快充,很难达到激活几何C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高温散热功能阈值(温度)。相对2020年在售的主流车型看,动力电池在快充模式高温散热功能开启的电芯温度点普遍处于36-37摄氏度。如果在大功率直流快充工况下,多组电芯温度达到36-37摄氏度,即便多数电芯温度没有达到,也会开启高温散热功能。

在前文提及的几何C电动汽车搭载的ITCS?3.0电池液冷温控管理系统,具备让电芯单体的温差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能力。这种对数百节电芯温度进行全向掌控,并将温差控制在2摄氏度的热管理系统能力十分优秀。

5、吉利新能源独有的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

几何C独有的一个技术特点,就是基于全场景、全工况、全温度系统级动态能效控制算法,做到精准用电能耗控制的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可以理解为基于整车控制系统(VCU)与电池控制系统(BMS)联合对驾驶员习惯、充电模式、空调负载等多种参数进行动态标定的控制策略,不仅仅提升续航里程算法的精度,还具备通过长期检测整车状态后通过优化控制提升续航里程的能力。

作为整车电耗输出/回收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几何C配置了1套iBooster电液一体化制动总泵,与带有ESP功能的ABS阀体配合,不仅优化制动曲线,更将制动力转化成电量回收至动力电池存储。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架构中,这套制动系统是获取几何C驾驶员习惯、能量输出等关键数据的重要分系统。

在完成2轮直流快充测试和动态测试后,使用检测电脑对几何C的电芯电压、温度以及SOC值调取的数据进行研读和判定。在关于动力电池数据选项中,可以勾选全部以模组为单位,关于电芯的电压和温度值,并且可以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出口温度值。

笔者注意到,在最后一次进行直流快充测试并行驶70公里后(间歇开启驾驶舱空调制冷功能),电芯温度几乎都处于26摄氏度,只有1#模组电芯温度达到27摄氏度。整个动力总成最低温度处于25摄氏度,这意味着铝合金材质电池壳体的温度会低于电芯温度,而围绕电芯的冷却液温度与绝大多数电芯温度同为26摄氏度。

作为几何系列电动汽车独有的整车性能提升的技术特点,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架构下,可以写入厂家为几何C推送的新的VCU及BMS控制策略,通过在市场上使用较长时间反馈的行车数据,与能量输出/回收参数,进行重新适配,已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支持下,几何C在冬季、拥堵等使用场景下,续航最大提升40%,基本做到表显续驶里程与实际续驶里程一致,精准度接近100%。

而几何C电动汽车关键的数据升级,必须返回4S店,由维修技师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操作。虽然现在很多造车新势力都在鼓吹无限制的OTA模式的升级,可是涉及到电驱动和动力电池方面的升级,一旦在没有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外衣出现了意外故障,就可能导致车辆在交通主干道不能行驶的窘境。

几何C具备的OTA升级,则在升级同时备份原有数据,一旦出现读写错误还会还原原有配置,且关键系统的升级必须返回4S店或授权服务站进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兼顾的做法值得肯定。

6、10项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智能驾驶技术:

风阻系数只有0.273几何C运用了低能耗、低风阻、低滑阻等技术,设定10项空气动力学设计,包括主动式进气格栅、格栅两侧的扰流气帘等功能性设定。几何C的前保险杠两端,开通了各1组纵向扰流道,降低风阻同时优化了动力舱内冷热空气交换效率。

智能驾驶方面,几何C搭载行业领先的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实现0-150公里时速间的跟随前车行驶、车辆起停和随车转弯,识别潜在危险,紧急时刻自动刹停和540度无死角AR底盘透视技术,得以全方位确保行车安全。

这里有要提及几何C配置的HUD抬头显示功能。通过仪表台HUD组件,将行车速度、道路限速等重要信息投射到驾驶员一侧的前风挡玻璃。HUD抬头显示功能的配置,最大程度降低,驾驶员视线偏离-观察显示屏带来的行车危险。

无死角AR底盘透视技术基于车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景,通过算法将辅助标线与虚拟影像进行合成,实现对车辆前后行驶方向6m内的行人及移动物体实时监测,帮助驾驶员在复杂路况或极端气候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几何C还具备同级领先的APA全自动泊车系统,利用视觉、超声波深度融合技术,做到“自动配对”、一键即停,可实现自动水平泊车、垂直泊车,支持倾斜泊车及自选泊车功能。在娱乐方面,中央显示屏支持开放式环境可以安装多种APP,并具备在线音乐播放功能,与其适配的是Bose音响。

笔者有话说:

2020年8月上市的几何C,保持了几何家族化的外观、内饰以及部分配置方面的设定。可是,在几何C的诸多系统设定上,有体现出基于外观、驱动、电池、控制等多个维度的“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的持续进化策略。

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装载电量70度电、采用CTP-无模组技术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83.23Wh/kg的几何C整车自重1.65吨,处于2020年主流量产电动汽车的技术状态。

几何C搭载的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83.23Wh/kg,但是这不是以增加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换来。通过引入CTP-无模组技术,通过取掉模组、冷却管路、高压线缆等附属分系统,减低“额外”的质量及简化结构,已达到间接提升动力电池总成的能量密度的目标。而几何C选择CTP-无模组技术用来提高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选用523配比(镍钴锰)的三元锂电芯,为的是提高安全性。另外,上汽新能源ER6同样采用CTP-无模组技术的523动力电池,但是系统能量密度只有180Wh/kg,低于几何C。

而在众多在售车型中几何首次适配复合材料的电驱动悬置技术,可以看作是整车轻量化在铝材质基础上的又一次大胆但不激进的尝试,或用于为后续车型配置更多复合材料分系统提供可靠性验证。

“3合1”电驱动技术与“3合1”高压充放电总成的换装,大幅度降低散热用电耗。整车层面的热管理系统在双向热泵空调系统和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综合控制下,降低冬季制热的耗电量,复杂环境续航里程动态计算变得更加精准。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补贴后12.98万起,续航400/550公里,几何C上市5款车选哪款更值?

对于关注氢氪出行深度试驾的小伙伴来说,?几何C可能不算陌生,看了前几天数篇文章,相信对其会略有了解。

几何C是吉利汽车中高端纯电品牌几何汽车2020年6月20日在深圳首发推出的首款SUV。说起吉利汽车,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几何C代表了老牌车企吉利汽车的在新能源电动车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围追堵截,传统造车企业吉利汽车,打造出的智能电动车是什么体验呢?书接上回,本篇重点介绍几何C的自动泊车体验。(回顾请看上篇:自动驾驶L2级别是什么样的体验?—深度试驾几何C)

本次试驾的车型是几何C甄选续航版?C++?Pro版本,NEDC续航里程550KM的顶配版本,有着全系车型独有的L2级别全自动泊车功能(特斯拉目前也是L2级别)。

先说自动泊车的使用场景,小编认为应用的最多的,应该是新手司机停车场景,因为对于新手来说,普遍都是向前开没问题,倒车基本上就是战战兢兢了。所以自动泊车主要解决了新手的倒车难题。

其次另外一个场景呢,应该是满足普通司机的体(xu)验(rong)。哈哈,想象一下朋友坐你车:“我的车很智能,我给你演示一下自动泊车功能。”其中省略100字.......泊车完成。想想那画面,倍儿有面子,倍儿有满足感。(以上举例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下面就来说一下几何C的全自动泊车体验。首先双击自动泊车触摸按键,启动自动泊车。第一次开几何C可能不会用这排功能键,都是需要双击触发的。和上面的空调实体键在操作逻辑上不一致,可能会对新手造成困惑。

启动泊车后,先慢慢行驶,APA全自动泊车系统会按着行进方向优先在右侧自动寻找泊位,可拨动转向切换搜索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泊车时需要根据泊位是水平还是垂直车位,保持一定的前后左右距离,更容易寻找到车位。如果前后左右的距离小于最小所需距离,就要进行手动泊车。官方给出的参数是进入水平泊位,前后要大于1米,进入垂直泊位,左右要大于0.8米。

自动找到车位后,会在屏幕左侧自动显示出来,此时可以进行自动泊车,如果发现识别有误差,可以点击屏幕调整绿色的P框,手动调整泊车位置。调整完毕后,双击泊车按键,在倒计时25s内完成,超时会自动取消泊车。

双击泊车按键后,开始倒车了,屏幕提示正处于R档,请密切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出现意外。并且同时自动在打方向盘,打的进度如图中圆圈示意。**是轨迹线,白色方框是下一个要移动到的目标位置,绿色框为最终的泊车位置。要注意一点就是,自动泊车也不是每次都能一步到位的,和人类司机一样,有时候会根据情况前后几次完成泊车。这点由APA全自动泊车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如何操作。

泊车时可以自动选择泊位,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即由APA系统自动寻找泊入泊出。也可以自己手动选择泊位,在屏幕上选好之后启动泊车。

几何C支持水平泊车、垂直泊车、倾斜泊车、自选泊车4种,覆盖了常见的情况,前三种泊车为自动寻找泊位。

倒入时发现角度不够进去,然后自动变为D档,准备向前方运动,同时显示轨迹线,白色框是目标位置。全过程无需司机干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司机把脚放到刹车上,做好准备,避免意外。

开始向前方挪车,同时显示360全景和前方摄像头影像。

自动打方向盘的情形,由于是夜晚加上运动中,所以拍虚了o(╥﹏╥)o

后退前进之后,可以看出已经自动挪入合适的位置(下图绿框为目标泊车位),再倒车就一下到位了,倒挡后退中ing

倒车入库搞定,屏幕显示泊车完成。一激动又拍虚了,时间关系,没来得及重拍o(╥﹏╥)o。只好加红字了。原谅小编比较低端,人生首次驾驶有自动泊车功能的车,把第一次献给了几何C。

摆个pose作为ending,结束本次自动泊车体验的文章。本次泊车全程在夜晚进行,无额外照明光源,自动泊车全过程无人工干预,依靠几何C自己的APA全自动泊车系统,靠摄像头和雷达识别感知。

结论是几何C的自动泊车很好用,对于新手和满足你的体(xu)验(rong)有很大帮助。没尝试过的朋友可以来氢氪出行深度试驾体验。

全文完

(文章作者:氢氪出行深度试驾官——“逆风飞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月7日,几何C正式上市,新车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2.98万-18.28万元。几何C是几何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紧凑型SUV,新车提供了NEDC?400km和NEDC?550km两种续航版本。接下来,湃客就带大家了解下这款新车,同时给出购买建议、市场前景分析。

造型方面,几何C沿用了几何汽车的“多维流动生命体能量”设计语言。几何C的前格栅采用了封闭式设计,并与两侧的矩阵式LED大灯组融为一体,上方的LED日行灯拥有流水的动态效果,同时LED日行灯外侧的三条灯带在充电的时候会充当呼吸灯,便于用户掌握充电状态。前保险杠的两侧配备了进气口,可进一步降低风阻,牌照下方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可以根据车速自动调整开合角度,散热、降低风阻同时提升续航里程。

侧面来看,几何C的线条流畅简洁。几何C还采用了与几何A相同的隐藏式门把手,搭配溜背式的车身造型,几何C的车身姿态相当动感。值得一提的是,几何C的风阻系数仅为0.237Cd。车尾部分,几何C采用“上窄下宽”的造型设计,看上去非常有力量感。贯穿式LED尾灯组辨识度颇高,解锁车辆时,头灯和贯穿式尾灯从中心向两侧呈流水式点亮,仪式感十足。

车身尺寸方面,几何C的长宽高分别为4432/1833/1560mm,轴距为2700mm。

此前,湃客就在车展上对几何C有过静态品鉴。它的座椅填充物饱满,两侧的包裹与支撑性相当不错,乘坐舒适度值得点赞。来到后排,几何C的地台凸起较小,同时后排靠背的角度也比较的大,整体坐姿比较舒服。不过,因为采用溜背式的造型,其后排头部空间的表现不太理想。

空间方面,175cm的体验者坐在后排,头部空间约为一拳,腿部空间为一拳半。功能配置方面,几何C的后排配有空调出风口以及USB接口。此外,它的全景天窗面积比较大,充分保证了车内视野的开扬感。几何C的后备箱宽大而平整,方便大物件拿取和存放,同时后排还支持4/6比例放倒。

进入车内,几何C的内饰布局非常的简洁同时兼具科技质感。几何C配备了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与12.3英寸的中控多媒体触摸屏。新车搭载的GKUI吉客智能交互系统支持在线音乐、导航、语音控制及OTA在线升级等功能。此外,能量显示、充电和预约出行等车主常用功能的加持,便于用户规划路程和预先给车辆充电。值得一提的是,几何C还搭载了车规级的CN95?IAPS车载空气净化系统、AQS空气生态滤净系统、PM2.5空气净化系统等功能配置。

几何C的蜂窝状触控面板被几何汽车官方称为“E-Touch中央超感触控区”,该区域集成了360°全景影像、陡坡缓降、车身稳定系统等功能。此外,几何C还配备了手机无线充电、BOSE音响等功能配置。

动力方面,几何C搭载来自于日本电产的电机,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10N·m,并会提供400km和550km两种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充电方面,快充和慢充接口分别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快充模式下,几何C从30%-80%只需0.5-0.63小时,慢充需要8.5-11小时。

需要指出的是,几何C配备了几何汽车自主研发的S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以算法为核心的能效控制,实现低能耗、精准能量控制和高效能量回收。官方表示能够使车辆续航最大提升40%。另外,通过ITCS?3.0电池智能温控系统、热泵空调系统等技术,几何C可在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提升20%左右。

智能驾驶方面,几何C搭载了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集成了ICC智能领航系统、ACCS&G启停式自适应智能巡航系统、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FCW前碰预警+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BSD盲点检测系统、SLIF限速识别系统等功能,可实现0-150km时速间的跟随前车行驶和车辆起停。

几何C一共推出了5款车型,其中400km续航版本3款,550km续航版本2款。下面,我们根据配置售价差异给出具体的购买建议。首先给出最值得推荐车型:2020款甄选续航版550KM?C++版本。

2020款优选续航版400KM?C是几何C的入门款车型。该版本车型的工信部续航为400公里。此外从功能配置来看,该版本在科技配置方面的表现也值得肯定,比如它搭载了5英寸全液晶仪表、12.3英寸中控屏等等。

2020款优选续航版400KM?C+在入门版车型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些类如后倒车雷达、定速巡航在内的驾驶辅助功能配置。另外,该版本车型还加入了语音识别、LED远近光灯以及自动空调等功能配置,进一步提升了驾乘质感。

2020款优选续航版400KM?C+?Pro是几何C的400km续航版本的顶配版本。该版本车型除了增加了前排侧气囊、倒车影像等安全配置之外,还在舒适性配置方面有所升级,比如增加了前排座椅加热、后排杯架、车载空气净化器等功能配置。

2020款甄选续航版550KM?C++的工信部续航里程升级到了550km,此外,该版本车型还增加了360度全景影像、主驾驶电动调节、AR底盘透视等功能配置,更进一步提升了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2020款甄选续航版550KM?C++?Pro是几何C的顶配版本,我们注意到该版本车型搭载了丰富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配置。此外,BOSE音响、7色内饰氛围灯等功能配置的加持凸显了几何C的档次感。

几何汽车目前一共推出了两款车型,分别是纯电紧凑型轿车几何A,以及今天的主角几何C。几何汽车充满科幻风的造型风格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其首款车型几何A自从上市以来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就其千余台的月销量来看,该车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再来围观几何C,该车定位为纯电紧凑型SUV。该细分市场不乏实力出众的竞品,其中今年的新车就有比亚迪宋Pro?EV、广汽新能源埃安V等车型。几何C能否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这次几何汽车官方表示几何C搭载了由几何汽车自主研发、行业首创的S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续航精准度接近100%。因此,几何C的真实续航表现则是湃客接下来关注的重点,后续借到试驾车后,湃客再来和大家分享试驾感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深度:研判吉利几何C电驱动技术与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