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金九银十”之后,中国车市会走向何方?
因为中国农历春节和节前集中消费的缘故,向来以公历为运行时间标尺的汽车市场,往往会在春节前迎来一波市场的“小阳春”。
于是,夹在9、10月与春节之间的11、12月,也会在企业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中国消费者特定消费习惯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后疫情时代的2020年广州车展,也以超出行业预期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给11月中国车市的销量走势增加了变数。
11月的中国车市运行情况到底如何?其中又蕴含着哪些看点呢?在12月的年终销量靴子落地之前,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连续5个月增长8%的背后
首先,11月的车市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再次反弹。
昨天出炉的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狭义乘用车市场产量数据为227.8?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加11.6%;批发销量226.3?万辆,同比增速为11.3%,环比增速是9.2%。
此外,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208.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0%,环比增长了4.5%,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增速,也再次刷新了近两年连续高增速的记录。
具体来看,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也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连续低迷了31个月之后,首次再度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而且,产量、批发量同比涨幅扩大,批发量、零售量同比超过预期,表明“金九银十”的传统汽车热销季后,汽车消费旺季并没有在高位进行月度回调,终端消费需求在持续强势回暖,行业景气复苏态势进一步强化。?
再来看各细分车型市场。
数据显示,11月,轿车、SUV、MPV三大细分市场,批发销量分别为104.7万辆、108.7万辆和?12.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8.2%,7.5%和-11.4%。其中,轿车、SUV?市场的月度销量,连续五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而MPV市场销量的降幅自九月、十月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具体分析来看,11月,在SUV细分市场,B级SUV车型的销量,同比去年11月增长了32%,A级SUV车型同比增速则达到了10%。在这背后,大众、丰田等合资SUV车型走势较强,自主品牌阵营,长安、长城等品牌的SUV车型表现突出,但自主品牌的SUV生产量,同比还是下降了10%。
在轿车市场,豪华品牌的带动效应依旧明显。其中,B级轿车销量在11月同比增长了16%,C级轿车同比更是增加了30%,同期A轿车则同比下滑了4%。
对于MPV市场而言,高端和入门市场仍然是其中最大的玩家。尽管在北京车展,自主与合资品牌展示了诸多MPV新车型,但这些新车11月尚未迎来正式上市,对于市场的搅动作用也不可避免地要被延后。
三大品类市场的异动背后,也透露出品牌阵营的不同走势。
11月,豪华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7%,环比10月增长5%,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依旧旺盛。同期,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只增长3%,但是环比10月增长了1%。其中,日系、美系品牌份额持续走强,同比市场份额增加了3个百分点。
回到自主品牌阵营。
11月,自主品牌的传统强势阵地———SUV市场的下滑,揭开了自主品牌销量发展的困境。
自2018年11月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1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增长9%,环比10月增长9%,整体市场份额为39.1%,处于历年来的谷底状态,仅好于2019年同期,同比市场份额只增长了0.4%。
岁末车企排名仍有悬念
作为全年销量统计的倒数第二个月,11月的销量情况,很大程度上为全年车企销量的最终排名进行了彩排。只是,在具体品牌阵营中,名次的角逐仍然充满了变数。
先看销量总排名榜单。
11?月,在车企零售销量榜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仍稳居排行榜前两名。自主品牌表现较强,在前十中占据4个席位。入围车企相比10月没有太多变化。
从榜单来看,上汽通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均实现较强的增长,上汽大众则延续两位数下滑的态势。出人意料的是,吉利汽车11月也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之间的销量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1月零售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增长7.9%;而上汽大众再次下挫超过10%,11月零售销量同比下滑23.4%至15.1万辆。2020年,上汽大众的月销量已经连续下滑了11个月。
可见,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走上反弹、回暖的快车道,但是上汽大众却在逆市场趋势而动。背后的原因,路由社已经在《阵痛之年,上汽大众何以反弹?》一文中做了详细分析。如今,在产品投放小年,上汽大众或许将延续下滑的状态,直到触底反弹。
或许,帕萨特在中保研最新一次碰撞中的好成绩,能够短期内刺激销量的回暖。但是,前不久曝出的“芯片短缺”的“黑天鹅”事件,仍然为南北大众尤其是上汽大众的后续销量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缺芯”事件还将影响到年度合资车企最终的排名。11月,上汽通用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5万辆,同比增长13.2%。从数据看,上汽通用与上汽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距离最终排名还有12月一个月销量的距离,两者孰胜孰负还有很大变数。
对于日系合资品牌而言,2020年更像是产品加大投放、更新,等待2021年持续增长的一年。此前,路由社已经详细梳理过丰田、本田、日产在2020年的产品动作,从2020年月度同比增长速度看,2021年日系将持续挤压美系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后进的小众日系品牌。
2015-2020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排名
再来看自主品牌阵营,虽然11月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9%,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但自主品牌龙头车企销量远超行业平均增速。预计,未来头部自主车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其中,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4.3%、36.8%、18.5%。这三家销量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爆款车型的放量:比如长城汽车得益于H6车型的稳定增长,大狗等车型的增量;长安汽车的UNI系列车型,已经取得月销过万辆的成绩;上汽通用五菱则通过分拆品牌、持续投放新车,最终抵消了年初的弱势,在年底最终回归正增长。
如上文所述,11月的自主品牌阵营,最让人意外的当属吉利汽车。在素来以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为导向的11月,吉利汽车同比下滑0.9%,或许让很多人难于理解。
路由社认为,2020年,吉利汽车也处于产品切换的周期内,原先的车型都会转向基于BMA、CMA等平台开发,部分老款车型的销量不可避免受到了一些冲击;而且,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车型研发与销量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也成为整体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不过,距离全年132万辆的销量目标,吉利汽车仅有15.4万辆的差距,这一数字在12月完成或许不是难题。
另一方面,二线豪华品牌阵营,同样面临着与合资、自主品牌一样纠结的排名问题。
数据显示,11月份,凯迪拉克品牌完成销量24,307辆,同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售202,483辆,同比增长4%。同期,雷克萨斯品牌终端销量为20,632台,同比增长6.8%;1-11月,雷克萨斯累计销量达到了202,647辆,同比增长12.4%。
从月度销量看,凯迪拉克依旧十分强势,但雷克萨斯凭借前11个月积累下来的优势实现反超,累计销量暂时领先。不过,如果凯迪拉克12月的销量进一步扩张,依旧有望保住头名位置。
此外,一汽红旗在11月共售出2.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00%。1-11月,一汽红旗累计销量为17.82万辆,同比增长102%,屈居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之后,超过了沃尔沃汽车。
2020年,尽管一汽红旗还无法向二线豪华品牌头名发起最后的冲击,但是下半年H9的上市,已经为一汽红旗提供了不错的上升势头。加上最新上市的E-HS9,一汽红旗或将在2021年实现对上述两家车企的超越,位列BBA之后。
新能源市场高低双双走强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实现连续两月同比倍增。?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7.9%,环比增长?25.0%。其中,纯电动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插电混动销量为3.0万辆,同比增长160.0%。
11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趋势明显。其中,A00级车销量4.8万,份额提升到纯电动的32.0%。B级车占比23.0%,同比增长较强。价格分布范围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11月,EV车型的主要销量集中在5-15万、25-30万这两个价格区间,两者合计销量占比达到了69%。
这背后,主要是特斯拉Model?3和宏光MINI?EV的销量拉动。数据显示,11月,宏光MINI?EV的销量达到了33,094辆,特斯拉Model?3则取得了21,604辆的成绩。
对比车型数量分布和销量分布,EV车型25-30万的价格区间内,车型数量明显少于销量数值,这就表明特斯拉以Model?3单一爆款车型,拉动了整个区间的增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这一市场竞品的缺失。
从数据看,比亚迪汉EV已经走出前期交付的低迷,在11月销售了7,483辆,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轿车及SUV产品,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同理,EV车型在15-20万区间销量数值明显低于车型数量,这就表明该价位区间EV车型竞争力不及其他价格区间,也侧面导致了新能源市场高低两端强势增长的局面。而这一区间正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初期产品投放的区间,说明产业亟待升级转型。
再看新能源车企的数据。
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三名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3.6万辆)、比亚迪(2.6万辆)、特斯拉中国(2.2万辆),三家车企合计占到了11月新能源车总销量的?46.5%。
此外,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型实现月销超13,000辆,广汽埃安则凭借Aion?S车型取得了超过50,00辆的月度销量,而奇瑞和长城汽车在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超过了6,000辆,但都集中于A00级车和A0级车市场。
同期,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表现同样优秀。
其中,蔚来11月累计交付5,291辆,同比增长了109.3%。分车型看,蔚来ES8交付1,387辆,蔚来ES6交付2,386辆,蔚来EC6交付1,515辆,实现了车型的均衡增长。
此外,小鹏汽车在11月累计交付了4,224辆,创下了2020年单月销量最高记录,同比增幅高达342%,环比增长了38.9%。而且小鹏P7单月累计交付达到了2,732辆,环比增长了30%。同期,理想ONE在11月累计交付数据为4,646辆,相比10月环比增长25.8%。
路由社认为,伴随北京增加放号2万张新能源车指标、上海恐慌性抢购新能源车的势头,以及企业销售目标的最终达成,12月的新能源车市有望持续实现高增长。?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在各级城市中,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呈现“限牌限行>限牌>限行>其他”的明显特点。后续,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会从有路权牌照优势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开始,随着差异化车型的不断推出,逐步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中国当下的销量,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城市,后续随着Model?3车型价格的下探和国产ModelY车型的推出,特斯拉中国在限牌限购及三四线城市的销量,有望再次拓展,从而对其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自主品牌,形成更大的市场挤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又到了一月一度说销量的时刻了,这个月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不妨来一起看一看!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08.1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量1700.2万辆,累计增速-8.3%。
其中:
11月份轿车销量100.6万辆,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6.2%;累计销量818.2万辆,同比下降10.3%。
11月份MPV销量11.2万辆,同比下降4.1%,环比增长4.5%;累计销量95.2万辆,同比下降23.4%。
11月份SUV销量96.4万辆,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2.8%;累计销量786.8万辆,同比下降3.7%。
1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8.2%;累计销量90.5万辆,同比下降2.9%。
从整体销量来看,11月份也是我国乘用车市场在今年月度销量中,首次突破了二百万辆的月份,而且各大细分市场均有同比、环比的增长,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和10月份一样,成为同比增幅最高的细分市场。据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领域的销量同比高达139.2%,这个成绩真的是有些令人惊喜。当然,除了新能源市场之外,排名第二的同比增长领域就是SUV细分市场了。虽然在销量上和轿车市场仅差了4.2万辆,但是在11月中的表现还是十分值得咀嚼的,同时,从SUV排名前十五的榜单来看也是亮点颇多,虽然大多都是“脸熟”的常客,但是在11月中?奇瑞瑞虎8和奥迪Q5的表现着实有看点,并且这二位也是挤掉了常年在榜的本田缤智和大众途岳成功上位。下面重点君就来和各位分享下,11月SUV细分市场的亮点吧!别眨眼,别走开,一起来看一看!
自主品牌前十中有五,SUV榜单半壁江山稳固
在11月份SUV车型销量榜单中,中国品牌军团依旧延续着10月份的战绩,依旧牢牢的占据着SUV车型销量榜单中的半壁江山。而这其中,“铁打”的H6、长安CS75依旧霸占着冠亚军,其表现发挥的那是相当的稳定,下面具体来看。
作为“国民神车”的哈弗H6已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5万辆,表现不俗,在第二、三代哈弗H6合力猛攻之下,其11月共斩获了54306辆,同时哈弗H6也刷新了今年单月销量最高纪录,同比增加了32.2%,此外,哈弗H6也是累计90个月稳居SUV月度销量冠军,就这个成绩来说,当之无愧的“国民神车”。
而位居第二的长安CS75的表现同样不俗,虽然与冠军哈弗H6依旧有着很大的距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长安汽车凭借着“PLUS”系列,整体的销量一路突飞猛进,同时,CS75家族在加入了“PLUS”系列之后也让其成为国内SUV车型榜单上的常客。与此同时,在11月中,长安CS75也是再次刷新了车型历史销量的纪录,其销量达到了32527辆,同比增长20.9%,而在1-11月的累计销量上,CS75系列的销量也是达到了238156辆,同比增长48.7%,不难看出长安CS75正在努力追赶冠军哈弗H6。
如果说,前两位冠亚军之争算是“老生常谈”的话,下面这一位就有些来头了,虽然11月中国军团没有拿到第三名,但11月第四名的占位依旧是自主品牌拿到的。有意思的是,上个月这个位置的占位者是吉利的博越,可这次却已易主他人。而占据第四位排名就是比亚迪宋。不得不说,比亚迪宋在加入了“PRO、PLUS系列”之后,其“战斗力”瞬间暴涨,在9月份的榜单时,比亚迪宋还未进入前15的排位,而在10月份的销量排行榜当中,比亚迪宋就逐渐开始发力位居第七,而这次的11月榜单,比亚迪宋家族在11月就斩获了21264辆的成绩,成功拿到了第四位的排名。另外,在今年前11个月中,比亚迪宋的累计销量也已经突破15万辆,较2019年同期同比暴涨77.1%,怎么说呢!未来比亚迪宋的成绩说实话还蛮令重点君期待的。
而10月排名第四的博越,在11月掉位第五,可是实力依旧可圈可点,自从有了博越PRO的加持后,也给吉利在SUV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而在11月中,吉利博越共销售了21181辆的销量,但是却以83辆的差距落后于比亚迪宋,说真心话还是有些可惜的,当然,如果在2020年最后的节点,吉利如果能推出更多的优惠购车政策来进行市场刺激,或许在12月中的表现还会有所提升。
而最后一位前十的国产品牌车型就是超值家用的SUV——哈弗M6了。在面对当下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超值家用SUV哈弗M6凭借哈弗品牌优势基因赋能,以及越级产品力表现,在11月中的表现也确实不俗,其11月共热销了20034辆,同比激增26.1%,而今年的前11个月哈弗M6就累计售出133947辆,强势攻破13万销量大关。在这里,重点君也真心佩服长城这手玩的真高明,所推出的哈弗M6不仅填补了自己10万元以下紧凑级SUV产品的空白,同时也抢占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先机与哈弗H6进行互补。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下另外一款车,这款车就是奇瑞瑞虎8,在11月份,奇瑞瑞虎8排到了第十一位,与第十名日产奇骏仅只有493辆的差距,并且奇瑞瑞虎8在11月中斩获了17434辆,相较于去年同期上升了32.2%。而论当下自主品牌SUV的第二梯队,奇瑞瑞虎8绝对排的到头排,其实奇瑞瑞虎8拥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也是有望进入第一梯队的,自上市以来,它也始终保持着月销过万的销量表现,而当加入了PLUS车型之后,更让其整体的销量得到了新的提升,可以说,奇瑞瑞虎8未来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德、日系有两款车型入榜,但缤智、途岳却黯然“离场”
相比自主品牌的节节攀升,合资品牌在11月的表现却有些力不从心,在11月份前十榜单中,德系和日系分别都只有两款车型进榜,虽然部分车型有着大幅度的同比上升,但依旧有部分车型呈现出下滑趋势,而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逍客了,从上个月的第五位下滑到了第十二位,同时本田XR-V也从上个月的第六位下滑到了第十四位,另外在11月SUV前十五的榜单中缤智、途岳也不见了踪影。
此外,德系的老将途观在11月中依旧占据着销量榜单的第八位,而有意思的是,相比10月份同比下跌了15.1%,11月途观的同比涨幅表现却呈现出增高的态势,其11月同比增幅达到了18%。不得不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老将途观即受到同级新车的竞争,也遭遇了同门探岳的“分一杯羹”的境遇,其目前的处境很难有大幅增长,但是11月的表现还是人令人欣慰。
而另外一名德系选手,探岳在本月却显得有些掉链子了,虽然在排位上相比途观高出一位,可是在同比上却呈现出下滑趋势,其11月同比下滑了10.5%,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自探岳的产品力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的确没有那么抢眼;另一方面是因为探岳自身的品控、口碑不太好,销量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日系方面,有本田CR-V、丰田RAV4、日产奇骏三款车型进入前十榜单,之前在10月榜单前十五的缤智,在11月却不见了踪影,本月本田CR-V表现不俗,其11月共斩获了28015辆的好成绩位居11月SUV销量榜单前十的第三名,同时,在11月中,它也是有着同比43%的增幅,究其好卖的原因其实也简单,性价比高、可靠性强、油耗出色、空间宽敞、品牌力强等都是它的优势,相信在短时间内CR-V的优势还会持续。
而作为一汽丰田品牌第二主力车型丰田RAV4在11月的表现也是极其出彩,在11月中丰田RAV4共销售了18230辆,同比暴增了81.1%,强劲的增长势头也让丰田RAV4登上销量了11月SUV销量排行榜的第九名。
而11月SUV销量排行榜前十中的最后一名日产奇骏,在本月也是斩获了17932辆的成绩,虽然产品渐入末期,但依然能有这样的表现,还是实属不易的。此外,在前十五榜单的车型中也还是很多看点,譬如广汽本田皓影,在11月的同比增长数据高达306600%,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广汽本田皓影是在去年11月30日正式上市的车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同比数据了。
另外,奥迪Q5在11月中也是顺利的进入到榜单的前15名,而这也是唯一一款豪华车选手,其实奥迪Q5能有如此的表现,除了适当的终端市场优惠之外,也与Q5车系的优良市场口碑分不开,而奥迪Q5的上榜,也算是成功捍卫了豪华车的尊严了。
写在最后:
由于“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余波和年末冲量的原因,11月整体车市的表现都还是不错的,而从11月SUV同比表现来看,SUV市场依旧有着良好的势头,同时我们从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消费者也更偏爱门槛较低,性价比更高的车型了。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不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均逐渐由“性价比”开始向“质价比”方向进行着转变。
现在,2020年的余额已不足了,最后一个月的表现就看这最后的抬手一搏了,说实话,12月的表现还是值得令人期待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