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蔚来
蔚来汽车于2014年11月25日在上海注册成立,由李斌发起创立,旗下主要产品包括蔚来EC6(询价||参数)、蔚来ES8、蔚来ES6、蔚来EP9、蔚来EVE等,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2018年9月12日,蔚来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
2、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由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发起。2020年8月27日晚间,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以“XPEV”为股票代码。7月7日,小鹏汽车正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9868”。
3、理想
理想汽车于2015年7月由李想创立。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是理想ONE,于2018年10月发布,截至2022年6月底,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84,491辆,2022年6月21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家庭智能旗舰SUV理想L9。
4、特斯拉
特斯拉(Tesla)是美国一家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2003年7月1日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总部位于帕洛阿托(Palo Alto),市值达2100亿美元,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2008年,发布第一款汽车产品——两门运动型跑车Roadster。2012年,发布第二款汽车产品——四门纯电动轿跑Model S;第三款汽车产品为Model X,于2015年9月开始交付。2019年2月,马斯克宣布将开放所有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专利。
5、智己汽车
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新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股权。智己汽车另外10%股权将划分为5.1%的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和4.9%的CSOP(用户权益平台)。
6、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WM Motor)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前身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三电系统研发企业。2022年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请名单,威马汽车在列。
7、YUDO云度
云度汽车是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最初于2015年12月4日在福建省莆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加工等。项目总投资超过19亿元,总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拥有多个满足生产制造的功能车间,生产基地一年的产能可达8万辆。
8、法拉第未来
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新能源、智能、互联及共享的产品与服务。2021年7月22日,法拉第未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2022年5月13日,公司宣布汉福德工厂开始运转。
9、高合汽车
高合HiPhi是华人运通旗下豪华智能纯电品牌,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同日,首款量产定型车高合HiPhi 1全球首发。2020年8月11日,华人运通宣布HiPhi X于北京车展上市。2021年5月8日,高合HiPhi X按既定计划正式批量交付用户。2021年11月6日,高合汽车发布第二款旗舰Digital GT-HiPhi Z量产定型车。2022年8月26日,高合HiPhi Z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10、奇点汽车
奇点汽车
奇点汽车是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新智能电动汽车。CEO为沈海寅。首款智能纯电动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于2017年4月13日正式亮相。2019年上海车展,奇点汽车发布微型智能电动汽车iC3概念车,该车型利用丰田eQ为基础开发。2020年8月,奇点汽车以20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108位。
11、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是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厂家。2019年10月,零跑汽车以70亿元位列《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4位。2020年5月9日,一汽轿车与零跑汽车在长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生产应用上展开合作,联合策划与开发智能电动车车型。2021年4月30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4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零跑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该批公告中予以发布,这标志着零跑通过核准,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完成了在港交所上市。
12、创维汽车
创维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背靠开沃集团,创维汽车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环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定义“新中国制造”品牌。品牌标识以“SKYWORTH"中央字母“W”构建了标志图形;盾形的外形象征着品质与安全;整体造型又如同代表电能的按键与插头。创维汽车生产基地在南京,2021年6月,开沃汽车获评“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企业”。
13、岚图汽车
岚图汽车组建于2018年,整合东风公司超53年的造车技术和优势资源,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导者”,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2021年6月,岚图汽车首款车型“性能级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正式上市,同年8月启动交付,用户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岚图梦想家于2022年5月7日正式上市,7月16日正式开启交付。8月2日累计交付1000台。2022年10月,岚图正式公布旗下首款轿车名称为“追光”。
14、合创汽车
合创汽车由珠江投管集团、广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共同投资,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目标为用户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智能“第三空间”,共享愉悦的智慧出行体验。合创汽车充分融合了股东方的优势资源,联手多个领先的前沿科技企业,并注入电竞、国潮等元素,旨在把新能源智能汽车打造成链接多元场景枢纽,以及智能生态的最佳入口。
15、绿驰
“绿驰”是绿驰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营4大核心业务:实业板块、服务板块、科技板块、投资板块。
16、车和家
车和家正式成立于2015年7月,致力于打造全新智能电动交通工具,改变用户传统的出行体验。公司由李想创立,他曾创办泡泡网和汽车之家。2018年10月,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2019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车和家排名第138位。2020年8月4日,《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108位。
17、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是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创立于2014年,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2021年11月10日,哪吒汽车与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 Public Company Limited)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正式建立长期共赢共建的合作关系。
18、埃安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是广汽集团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面向未来发展成立的一家创新科技公司,是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事业的发展载体。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
19、AITO问界汽车
2021年12月23日,AITO品牌正式推出旗下首款智能豪华电驱SUV车型AITO问界M5,这是首款商用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的智能汽车。通过HarmonyOS系统,智能座舱把用户的全感官操作结合起来,融合到整套鸿蒙智慧终端生态。再通过底层打通,做到同一账号、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与交互的无缝流转,彻底打破以往不同设备各为“孤岛”的状态。
20、极氪汽车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成立,2021年4月发布极氪品牌及旗下首款产品——极氪001。截至2022年10月1日,极氪公布最新的月度交付数据,9月份极氪 001共交付8276辆,累计交付45481台。
预售不到6万,续航322km,几何功夫牛能否带品牌翻身?
“这是北汽新能源迄今为止的最低点,但也是转折点”北汽新能源曾经的总经理刘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然而北汽新能源还未开始转折,刘宇便选择了辞职。6月8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 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刘宇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 ,其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不再担任公司经理职务。该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刘宇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与此同时,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经理预案》,决定 由代康伟接替刘宇任职北汽蓝谷总经理 ,任期三年。自2019年郑刚从北汽新能源离任至今,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 北汽新能源已经四易其帅,从马仿列到刘宇,再到新上任的代康伟,没有一位任期超过两年 。
01
曾经有多风光,
现在就有多难堪
作为自主品牌曾经销量第一的新能源 汽车 品牌, 北汽新能源在2013-2019年曾连续七年保持中国纯电动 汽车 销量第一 ,其中2017年销量甚至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 汽车 销量冠军。
进入2020年以后,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开始从政策驱动为主切换到市场驱动为主,同时随着华为、小米、百度,这些拥有较为深厚资源背景的 科技 巨头,跨界进入新能源行业, 在智能化上所带来的 " 鲶鱼效应 ",同样也在促使整个大盘变得愈发活跃 。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电动化转型浪潮席卷了整个场馆。
然而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 这场新能源2.0演进却成为了其发展的分水岭 。短短两年时间,市场震荡就令这家曾占据全球新能源销量榜前列的公司,开始被新人赶超、被消费者冷落。而这样的趋势不仅在今年未能得到舒缓,反而愈演愈烈。
2020年连续12个月销量同比下降 ,年销量从2019年的15.06万辆暴跌至2.6万辆。进入2021年,依旧延续这股颓势,5月份销量1197辆,同比去年同期的2106辆下跌43%。今年1-5月份累计销量5374辆,同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11692辆下跌54.04%。
销量持续下滑
销量的下滑直接影响了业绩的表现,2020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 净亏损为64.82亿元 ,2019年同期净盈利0.92亿元。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31亿元。
不难看出, 此时的北汽新能源并没有到达向上“拐点”,因为它仍然在不断下滑 。人们口中常说的“拿了一手好牌打烂了”,形容北汽新能源似乎十分贴切。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彼时新能源的概念还刚刚兴起,它抓住了行业发展的先机,率先进入到市场之中。得益于设置项目库、名录库等地方保护性政策,北汽新能源得以快速崛起,其中的北汽新能源EC更是被称为"占号神器",同时还享有"国民纯电动车"的称号。
在2019年,北汽新能源迎来了最后的巅峰时刻,其全年销量达到15.06万辆。作为对比,2020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冠军特斯拉,其销量也不过是13.7万辆。但彼时,北汽新能源只用了1年的时间,在2020年的国内新能源销量榜单前五中,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了。
02
过度依赖B端,北汽转型迟缓
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当初之所以能够迅速登顶,一方面是基于“油改电”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背靠北京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机动车保有量约600万辆,但是在“治堵”和“防霾”的双重压力下,北京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始限行限牌的城市。也正因此, 除了私人用户,各大事业机关以及 汽车 租赁公司等率先“禁燃”,新能源车便首先在这些B端市场普及开 。
数据显示,在北汽新能源2019年的销量中,有70%的销量为对公运营,也就是常说的出行公司采买。躺在B端市场赚钱的北汽,已经失去了敏锐的嗅觉,而 随着补贴的滑坡,竞争对手的涌入,过渡依赖B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构建的纯电动帝国迅速坍塌 。
当年为北汽新能源斩获连续7年纯电动销量第一的主力车型EC系列,因为出行市场饱和以及高端服务出行的出现,加上产品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在车质网上,北汽EC系列减振器爆裂、电池故障、云钥匙功能无法正常使用、车内异响、充电机故障、突然断电等车辆质量问题比比皆是, 浩浩荡荡的EC车型车队已经逐渐消失在B端市场 。
ECS
然而北汽却一直将原因归结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急剧退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客观因素上。殊不知吉利、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在早些年发力B端市场后已经顺利转型,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不断推陈出新,有了自己的To C规划。吉利极氪上市之后因为订单太多停止接单,长城欧拉系列今年以来销量一直稳居国内纯电动市场前列,广汽埃安独立后五月销量突破1万。
同样主攻B端的造车新势力—哪吒 汽车 ,在市场向好的的前提下也步入正轨 。今年一季度哪吒 汽车 累计销量达7443台,接近2020年一半销量,同比暴涨390%。五月份单月销量更是取代理想,挤进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
哪吒 汽车
由此可见 ,B端市场仍然可观,不乐观的只是北汽新能源 。同时,过分依赖B端市场造成北汽在C端形成了低质廉价的固有印象。
汽车 分析师张翔总结北汽新能源溃败的原因认为,销量腰斩的主要是由于其 技术平台较为落后 ,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的亏损,以及政府在新能源补贴上的退坡,也没有相应的资金对技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其次,北汽新能源的产品大部分对接的是目前 逐渐萎靡的B端市场,对于C端市场的产品设计方面理解又不是很深刻 ,其产品与同级别 汽车 相比竞争优势并不大。同时,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也相对较为成熟,消费者在购买 汽车 时,往往要货比三家,因此销量一直下降。
面对跌跌不休的局面,北汽也努力过。2020年,极狐以独立品牌身份亮相,承载了北汽走向高端的希望。北汽新能源召集了北汽、戴姆勒、麦格纳、华为、百度等全球顶级资源,甚至一次性募集到用于极狐研发的资金就超过了42亿。在北汽新能源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清晰显示: 下半年公司主要任务中,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北汽新能源高端子品牌ARCFOX车型信息的推广,聚焦C端市场 。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本以为万众期待的高端品牌极狐可以力挽狂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表现同样惨淡, 极狐的前两款产品阿尔法T与阿尔法S均没能达到预期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极狐阿尔法S普通版5月销量为231台,阿尔法T的5月销量则更少,只有123台。就是这个销量,居然占了北汽新能源5月整体销量的约30%,感觉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同样是头顶华为光环的赛力斯,自4月中下旬进入华为智选渠道销售后,赛力斯SF5的订单量已经破万,相当于该车型去年总销量的十余倍、约平均月销量的百倍。但更早宣布与华为合作,授权首发“华为HI”版的极狐无论是华为门店还是线上渠道,均未见其车辆身影。
6月17日,北汽极狐宣布与百度联合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但这次官宣并未如华为那样刺激到母公司北汽蓝谷的股价,二级市场选择了理性对待。
现在看来,在经历一系列品牌、人事调整后的北汽新能源并没有到达最低点, 它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中 。倘若北汽新能源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调整,当消化完与华为、百度合作带来的热度后,北汽新能源被市场边缘化乃至淘汰的预设,势必将成为不可逆的现实。
新能源近些年一直是中国 汽车 发展的主旋律,在未来更是大方向,而吉利在这一领域走得并不顺畅,吉利几何是几家自主品牌中最先开启新能源的品牌,不过它的现状并不如后来的长城欧拉等品牌,吉利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的重心也全部投到了极氪身上,不过几何似乎也没有放弃发展,就在最近,几何也推出了新车EX3功夫牛,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款车并没有打算走高端路线。那么新车究竟有何不同,能否带几何重回正轨呢?
新车EX3功夫牛定位小型纯电动SUV,目前的预售价为5.97万起,和几何欧拉黑猫在同一个价位上,当然电池容量和续航自然也是这个档次,三元锂电池组容量37.23kWh,NEDC续航里程仅为322km,看来是认清现实后终于不得不下场跟低端的微型车进行厮杀。
几何EX3功夫牛在外观上没有采用家族式的全封闭式中网作为前脸,细节上也采用了很多折线和色彩来点缀,不过这仍旧逃不出群众的火眼金睛,远景X3的即视感还是比较明显,所以这款车仍旧还是一款油改电的纯电车,车身尺寸4005/1760/1575mm,和2480mm的轴距和远景X3都能一一对上。
油改电在新能源领域并不算个禁忌,但市场给出的反馈始终不算正面,比亚迪也推出过不少油改电车型,但它们也都有混动车型一起助力销量,而几何推出的几款车型几乎都是油改电,像几何A就是帝豪GL油改电车,后来的几何C则是帝豪GSe换壳。另外,三电系统也没有自己的优势,价格还比油车高出不少。至于EX3功夫牛这款车,唯一的优势就是吉利的售后和并不算太高的售价了。
不过从几何开始决定开发EX3功夫牛这类型的微型车之后,几何应该也算是明白了目前低端电动车市场的玩法了,只不过相比五菱宏光MINI EV和欧拉黑猫等车型,赢面还是非常小的,虽然二级流通市场的竞争力不够,但一级批发市场在网约车的长期经验洗礼下也积攒了不少,这款车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大城市的共享 汽车 ,尤其是打通大城市停车场网络之后,点对点的租车和还车变得十分便利之后,这款车的生命和潜力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