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一般3年或者6万公里更换,在每次骑行前检查轮胎,如发现裂痕、鼓包就要立即更换轮胎,还要注意观察轮胎的胎压,摩托车胎压不足会导致轮胎过度变形,这样不仅让轮胎受到伤害,同时也会让操控变得更为迟钝、弯道极限减少极易造成摔车。
保持轮胎的完好和胎面的清洁:
每次收车后都要检查一下前后轮胎的胎面,清除嵌在花纹里的小石子和其它异物。如发现有小铁钉和小铁片时,要马上取出,并仔细检查内胎是否被扎破。摩托车外胎一般不宜修补,因为热补后的胎面高于其它部分,车在行驶时会上下颠簸。修补内胎最好采用火补的方法,在缺乏火补材料和夹具时,也可用补带胶冷补。
如果经常路过不清洁的路段,路面上常有散落的铁屑和碎玻璃,为了防止内胎扎破无法修补,可随车带一套专用工具,它们是:撬胎棒两根、小型气筒一个、小折剪一把、补带胶水一管、补胎皮数块。 内胎的更换主要看其老化程度和完好程度。扎过的内胎虽然进行了修补,但其可靠性与没有扎过的完好的内胎相比,已大大降低。一般用过一年的内胎或已行驶八千千米以上的内胎,即应考虑更换新胎。更换新内胎时,最好在其外表面稍稍涂一薄层滑石粉,再装入外胎使用,这样可以防止内胎老化和与外胎粘连。
外胎的更换主要看胎面花纹的磨损程度。胎面花纹磨损过度会降低行驶的稳定性,且容易引起侧滑。
在装卸外胎时,最好有专用的撬胎棒(板),不要用边缘锐利的工具,以防在操作过程中损伤轮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