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上风电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能源供应转型方面
提供大量清洁能源: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的发展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风能,将其转化为清洁电能。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建成并网 3910 万千瓦,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电力3。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随着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减排效应方面
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海上风电在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相比传统的燃煤发电等方式,可避免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LHD 潮流能装置首期机组,累计提供超过 221 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 2000 吨2。
带动相关产业减排: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上下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安装、运维、海底电缆铺设等。这些产业在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减排。
能源安全与产业发展方面
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存在逆向分布的特点,海上风电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就地消纳,减少了能源长距离传输的损耗和风险,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 “西电东送” 国家战略构成时空互补,共同织就我国能源安全的坚固防线7。
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海上风电是风电技术与海洋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能够带动风电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等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撑3。
生态与环境协同方面
促进海洋生态保护: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可以与海洋生态保护相结合,如在一些区域采用 “风电 + 海洋牧场” 等综合开发模式,既实现了风电的开发,又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促进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减少环境污染:海上风电替代传统能源发电,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还能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光伏发电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出台了光伏发电用地相关的政策。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审批效率。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新建新能源项目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不得突破标准控制,鼓励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必须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优化调整近岸风电场布局,鼓励发展深远海风电项目;规范设置登陆电缆管廊,最大程度减少对岸线的占用和影响。鼓励“风光渔”融合发展,切实提高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家庭分布式光伏补贴价格趋于一八元每千瓦时,不再按季度调整,而是每年调整一次;工商分布式项目补贴价格趋于零点一元每千瓦时,从第二季度起每季度降低零点零一元每千瓦时;自然人居民分布式光伏补贴总额为零点一五每千瓦时至0零点一八元千瓦时;全在线模式按当地资源区集中电站竞价上限分配。
法律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一、总体要求各地应当依据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实际,加快编制本地区光伏发电规划,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建设项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