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年9月3日,明朝使者在大坂面见丰臣秀吉,宣读明朝皇帝册封他为“日本国王”的诏书,并给其金印、冕服,丰臣秀吉对此勃然大怒,摔诏书于地,怒逐朝鲜和大明的使臣。致使中日历时两年多的和谈破裂。
大明皇帝也怒了,越感到这个东夷之邦的无信用。却殊不知因中国对这个东边邻居的毫无研究,对其国体系统的无知,竟然封什么国王,触怒了这个武士枭雄。
1597年丰臣撕毁和约,再次出兵,但很快又被李舜臣大破海军,陆军也举步维艰,经常陷入伏击。又过了一年,丰臣秀吉眼看大计不成,霸业难行,忧忿成疾,临终前忽又张目嘱咐左右:“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言毕而死。
日本人怕军心丧乱,对丰臣秀吉的死讯秘而不发,却在暗地里撤军。他们的十万兵果然差点成为海外鬼。中朝两国海军在海上进行拦截,海战非常激烈,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和中国海军统帅陈璘都英勇战死
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吗?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 日本战国时期人 日本封建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名字,丰臣秀吉在成名之前是叫日吉丸,说明他的出身并不好 在成为织田信长的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后来在1568年改名为木下秀吉 天正元年(1573年)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秀吉被封为近江国今滨城城主,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并改木下姓为羽柴 本能寺之变是丰臣秀吉开始脱离织田家的契机 对日本影响大的便是他统一了日本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便是发动了著名的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轶事嘛,他的右手有六只手指 还有便是他死因不明 一句话,他年轻时有着出色判断力让他统一了日本,晚年却因昏庸多疑,使他的家族灭亡 这是帝王无法逃脱的桎梏
日本人从古自今都认为日本岛资源匮乏,他们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要在亚洲大陆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他们又从古自今都没有那个能力。
丰臣秀吉在日本战国时期崛起,既是当时日本混乱的时局给了他机会,也是他的确很有能力,丰臣秀吉应该说在日本历史上占据前三的位置,他非常具有战略思维,他能够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为一统日本的关白,还是有两把刷子。丰臣秀吉大致统一了日本后,激发了他更为雄壮的目标:渡海作战,占领朝鲜半岛,入侵大明,鲸吞亚洲大陆。
这孙子的梦想很大,战略也制定得相当的有水平,他没有打算在山东、福建等地进行直接的登陆作战,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对大明朝进行步步蚕食,先对明朝的附属国朝鲜下手,以朝鲜为基地入侵大明的辽东地区(那个时候的辽东女真部落还没形成气候),然后对大明朝进行由北向南的入侵。这套战略其实相当的阴险,丰臣秀吉是第一个提出全面入侵中原大陆的日本政治家,他的这套入侵战略也一直延续到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方针。
如此睿智的丰臣秀吉真的以为他可以灭掉大明朝,鲸吞亚洲吗?
想多了,丰臣秀吉没有那么愚蠢,他不可能听了几个到大明沿海地区进行骚扰的倭寇的描述,就起了蛇吞大象的心思。其实,丰臣秀吉有着自己的算盘,可以说他名义上要发动对大明的战争其实是为了转移日本国内的压力和矛盾。
丰臣秀吉为什么能够短时间内统一日本,有两样法宝:1、哄;2、打。打,很好说,只要实力比别人强,丰臣秀吉肯定是军事优先,他是个绝世的军事天才,有那个天赋;哄,这就是很复杂了,丰臣秀吉能够将池田信长的老班底彻底的接手过来,那是下了大本钱的,给出去了很多的许诺,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大的大名,比如德川家康,他必须用哄的办法。如何来哄?那就是给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等人画大饼,给他们更大的封赏,给他们更多地盘。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日本很小,战国后期虽然各地的大名基本都被除掉了,那是丰臣秀吉手下涌现出了很多建功立业的大将,他们跟着猴子丰臣秀吉拼死拼活,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得到一块土地,为了自己成为一方大名吗?土地有限,受封的人却越来越多,怎么办?只能走对外扩张的路。
就算是丰臣秀吉要对外扩张,他也不可能真的想打大明朝,他只是提出进攻大明,给众多势力群体画一个更大更有诱惑力的大饼,甚至给他的接班人,自己的外甥都画饼:当攻下了大明,就封他为大明的关白。那孙子居然也相信了,在进攻朝鲜半岛的战争中异常的卖力。其实,对丰臣秀吉来说,最多把大明朝的附庸国朝鲜占了,大家分一下那里的丘陵、山区就得了。
丰臣秀吉最终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进攻朝鲜来得到大明的封赏,封他为日本王,和日本的天皇平起平坐,原因很简单,日本是个非常讲究血统和家族的国家,丰臣秀吉出生底层,也就是贱民,他既没有高贵的血统,又没有显赫的家族历史。他渴望得到承认,但是在日本社会里,背地里都叫他猴子,怎么可能承认他。如果是由大明朝皇帝对他进行敕封呢?那么的他地位就会相当的高,他期望通过大明皇帝的认可来提高自己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