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石油不是一对矛盾体!
中石化 投资 光伏
共1500字 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沐雨
即便手握石油黑金,巨头们却并不打算丢弃新能源这块大蛋糕!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亚玛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简称“硅谷智能”), 双方将携手布局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
亚玛顿非公开募集资金项目显示,公司募集资金将用于硅谷智能大尺寸、高功率超薄光伏玻璃及BIPV防眩光镀膜玻璃的扩产。
超薄光伏玻璃作为高端材料,是光伏行业及光电显示产业链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中石化本次投资入股硅谷智能,无疑是出于投资回报和产业协同的考量, 但也代表了当前石油公司对未来产业结构的谋划。
01、三桶油强势布局新能源
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据着能源市场中心,也催生了大批产业巨头。可是,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的能源巨头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与新能源相关项目的建设。
这其中,垄断着国内石油产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赫然在列。
2018年7月,中石化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联合出资100亿元,设立中国石化资本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五大新兴领域。
作为战略投资平台,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多年来投资了多家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和项目。
2019年9月,中国石化资本公司与国内知名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上海重塑开展战略合作,未来依托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 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
转至今年8月,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宣布投资入股硅谷智能,布局光伏产业链。
资料显示,硅谷智能是我国光伏玻璃和光电玻璃重要供应商,主要进行超薄光伏玻璃原片和显示器用特种光学玻璃原片的生产与制造,目前正在新建的特种光电玻璃项目年产能可高达1亿平方米。
事实上,借助资本市场的出击,中石化有望踏准新能源产业的机遇期。
以光伏产业为例,《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 2805.5 太瓦时,同比增长 13.7%,其中太阳能发电量为724.1太瓦时,同比增长24.3%, 成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预计到2040 年,太阳能发电将达12000太瓦时,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6%以上。
当然,中石油和中海油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不遑多让。
就在日前,中石油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氢能企业——上海中油申能氢能 科技 有限公司,围绕氢能技术、服务开展业务。
中海油在去年7月正式进军光伏,成立全资子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主营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等。
02、新能源和石油不是矛盾体
截至目前,新能源已经逐步渗透到油气行业,成为油气企业业务版图的一员。
全球顶尖油气企业中,诸如BP、道达尔、壳牌、挪威国油等除了以合资、收购等方式发展新能源,还均成立能源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以“管资本”的形式快速抢占新领域的发展机会。
能源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 曾预计,随着全球石油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的资金逐渐增多, 未来石油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发生变化。
今年8月5日,BP发布的十年战略显示,未来10年公司每年在低碳领域投资约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年度低碳投资数额的10倍。
这期间,BP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日产量计划将减少100万桶油当量,比2019年的产量水平 减少40% ,逐步过渡成为一家专注于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性能源企业。
当然,石油巨头大踏步入局新能源,并不意味着石油的“淘汰”。
当前,石油无论是作为化石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短时间内石油依然是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且,新能源与石油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当前,国际石油公司更多的是在保持油气业务核心地位不变的同时,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以此来避免成为单一的工业原材料提供商。
正如中石化集团年初的战略显示,公司将着力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能源和合成材料为两翼,以新能源、新经济、新领域为重要增长点的“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
未来,或许我们可以乐观预计, 新能源和油气将成为石油企业的左膀右臂!
撰文|庄吉?编辑|周长贤
“今年是二零年,我做换电二十年,把换电做到了二十秒。”
11月20日,在“奥动新能源?20秒极速换电”全球首发仪式上,奥动新能源联席董事长张建平感慨万千。
如今,作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开创与引领者,奥动已经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化换电服务平台,获得了1000多项换电专利及全球首张换电设备CE认证,并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实现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
有一组数据为证:12年换电运营经验,覆盖20个城市,投建300座换电站;单站服务能力500-1000辆车;单车最高换电里程超过90万公里;换电服务能力大于5万辆;换电次数累计超过700万次,换电里程累计超过10亿公里;目前为止,换电车辆0燃烧。
在发布会上,奥动还展示了最新一代4.0换电站,在短短的20秒内,一辆电动车完成了换电过程。
据张建平介绍,4.0换电站具有四大亮点,即:共享,多家主流车企合作,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极速,20秒极速更换电池,全球速度最快的换电站;安全,光纤多点测温,智能化全位监控,电池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友好,全国联网,智能支付,坐享换电,健康快乐。
此外,奥动正式发布了企业2025战略规划和企业愿景:覆盖全国100座城市,运营5000座换电站,换电服务能力达到200万辆车。
张建平表示,奥动新能源将围绕换电模式为核心,打造包括换电核心技术研发、换电网络平台运营、城市分布式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打造换电业务生态。
在发布会后,张建平接受了媒体采访,为了便于阅读,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我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编辑。
一
问:今年出了两个政策,一个是鼓励充电设施建设,另一个是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十五年规划。这两个重要文件对换电行业有什么影响??
张: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利好的消息,我做了20年换电,春天来了。
现在的政策绝对利好于换电,现在是to?b,将来一定要到to?c。为什么?中国私人有车位的比例太低了,这是真正制约电动车发展的最大原因。为什么还搞氢能源?原因就是怕电动车起不来。我们认为,中国(电动车)的弯道超车在换电,有了换电,这些能源的补给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我们做换电20年,虽然比较笨,但真正看到了它实际上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价值。换电站将来作为国家的备用电源,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应急电源一说,每年要拿出来很多钱,跟一些用电单位签协议。我们的储能站,它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补贴。
现在多个车企,多个车型跟我们确定合作。大众已经把车发到我们的工厂,也要做一个换电版的车,德国人也不敢落后。你说如果这条路不是一条阳光道,它干嘛要往里进呢?
问:为什么私家车也要做换电?
张:我们跟一些德国专家在讨论的时候,他们也认为电池一定要作为社会资源,而不是作为个人的资源。储蓄电池可充可放,它有循环次数、日历周期,把这两个用好了,创造的价值远远不止现在的价值。
如果私家车都装续航那么长的电池,浪费掉了日历周期,也浪费掉了循环次数。因为私家车用的就是一周期,不可能跑到八九十万公里。买一辆车开10年,你才用了电池的1/10,一个电池这么多的能量,白白的90%浪费掉,是不是国家资源的浪费?
如果to?C的车换电,它用的时间短,又有日历周期,又有循环次数,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二
问:奥动与主机厂商合作的模式是什么?
张:首先接受我们的换电模式,我们提供箱子,主机厂把电池配好装在车上,最后到了换电站,电池我们再回购。我们做运营,主机厂卖车。
电池包没有核心技术,真正的技术是后期的管理技术。我们做了个容器,装了不同的电池,容器统一就行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瓶子我们做统一了,装你家的水,装他家的水都行,我们来帮你换一换就完了。
问:水是谁家生产的呢?如果车主是奔驰的车,换个比亚迪的电池,车主就不乐意。
张:进了加油站,加92就加92,加95是你愿意花钱,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这里的电池箱子是统一的,装了三种电池,你愿意装什么是价格问题。因为我们已经采用了电车分离,电池你有只有租的权利,那不是你的。
问:现在电动车的电池自燃情况挺多的,如果自燃算谁的问题呢?
张:奥动电池、电站零燃烧,没有产生过自燃。为什么呢?换电站,就是体检站,就是电池的检测中心,每4小时帮你换下来一次检测。它着火,在我站上燃烧,我把它拿下来迅速移到站外。在车上没着火,因为电池可以卸下来很方便,有啥问题立即报警。
问:会不会有换电站将电池换混乱的情况?
张:奥动有APP的手段、技术手段、大数据等一系列电池运营方式。我们到今天为止,1万辆车在外面跑,没有混得坏了的。马上就可以看到广汽、北汽共站,这是第一个共用的案例。
问:怎么权衡跟一些主机厂的利益关系?
张:首先,新能源市场这么大,你也不要想通吃。第二,任何一个主机厂都有自己的智慧。马斯克他没有智慧到不了今天,特斯拉换不换电要看它将来,但它在美国推必死无疑。美国地大人少,没有换电市场,中国恰恰相反。
奥动是共享平台,是对社会开放,不管谁来,我都欢迎。主机厂会先入为主,看了我们的箱子主动改变车型。刚开始你是一的时候,你配合主机厂改;等你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变成主机厂说我来改车。这就是先入为主的好处。
问:奥动会制定标准化的内容吗?
张:我们可能很快跟10家主机厂制定一个团体标准,因为国家要求我们先做团标,再做企标,再做国标,一步一步走。今年工信部已经委托中电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起草电动汽车换电设施标准,我们是其中主要的标准起草企业。
三
问:4.0换电站的成本有增加吗?
张:换电从原来的5分钟开始,到现在的20秒,站成本没有太多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电池的数量和周转速度提高。原来我们一天电池转14次,将来一天可以转到20次。
问:建换电站会遇到一个障碍,就是大城市用地的问题,怎么解决?
张:我们当时建第一个站的时候很累,到现在北京建到100多个站的时候,就觉得好像很容易了。市场一旦推开,很多人拿着地来跟你合作。原来我们敲不开中石化中石油的门,现在是他们反过来找。
问:您觉得一个站的电动车数量要达到多少,奥动才可以突破营收平衡?
张:建一个站,有100辆车我就挣钱,甚至超过60辆,3~4年就会盈亏平衡,之后就盈利了。大城市的成本还是高一点,因为地价、电价都比较高。
问:奥动会以怎样的节奏布局换电站网络?
张:你所说的网络,跟城市有关系。比如上海,原来换电站3.0时代,1万辆车会建100个站,现在只需要建30个,或者稍微多一点。建站密度方圆5公里,将来会做到密度3公里,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布局就非常合理了。
我们现在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北上广,将来上海可能会跟北京一样,超前一点进展,因为它人很多地很大,不像二三线城市一个站搞定。
四
问:现在第三方换电的企业大概有多少家?
张:第三方换电的应该10来家吧,但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就2、3家,不超过4家。
问:换电现在是风口,别的资本要进来,复制的可能性高吗?
张:换电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就是定位、锁止、连接。明显奥动的技术更成熟。我们现在不怕挑战,以后就比速度谁快。
问:蔚来也在做换电,也想做第三方,你觉得它的挑战在哪里?是标准的问题?还是运营上的问题?
张:它是苹果,我们是安卓,是它自己讲的。如果它都做高大上的车,有可能大家也做一款车让蔚来去做服务。但是对to?b的车,?它一定会选物美价廉的东西,绝对不会是高大上的东西。你一辆出租车多少钱?8万块一辆,一辆蔚来40万。它拿出1/3的钱做服务,还有2/3的钱干别的。to?b的车,再拿出1/3没钱了。但是蔚来的车,不会成为营运车辆。
问:现在随着奥动的渠道越来越多,资产也会越来越重,融资的速度是不是会变快?
张:一定会越来越快,我们很快就会有新的大动作。现在是我们的瓶颈区,站不多,车不多,我们与主机厂的合作车型明年量产之后,换电站的数量会非常大,要干到600个站。明年每一季度都会有2~3个车型量产,每一季度都有不同的换电车型上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