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vsprin 2025-05-12 百科经验 60 次浏览 0个评论

东北的未来就该是白山黑水!

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吉林市将超过哈尔滨,同是松花江缠绕母城

在东北几个大城市中绝对最能代表东北,大山大河、冰雪雾凇。必将和哈尔滨成为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未来的唯一大城市。

鞍山将同其它辽东湾城市并入沈大都市圈,成为我国四大湾区之一和东北唯一超级城市。

到时东北大城市只有三个:辽东湾区、吉林市及哈尔滨市。

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圈里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因为东北是共和国重工业的摇篮,国企特别多,而国家也更倾向于扶持国企,然而中小企业却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当下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大 科技 ,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 汽车 等等,都是新兴产业,而中国人才储备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人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加之东北人口有限,天寒地冻,除了农牧业,经济活力不足,因此东北能维持现状已经不错了。个人认为,东北应该依据自身优势,突破自身桎梏,敢于创新,积极吸引人才,发展特色经济,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点。

不管谁当官必须要有能力和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多办实事,少干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不能吃喝玩乐,腐败,吃拿卡要,地方政府才有希望

东北未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因为人口少了,人们占有的资源多了,东北的任何资源都是国家必不可缺的,不用什么招商引资,也不要什么GDP,把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高,才是正道。

不可否认东北在未来是逐渐衰落的趋势,但也是有一定机遇的。

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第三产业、房地产、进出口,这些东北都不占优势。

但国之根本的农业、重工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项目。东北一直是中国粮食、矿产的净输出地区,东北的重工业虽然总是亏损(有管理因素,但也有行业因素),但却是中国工业体系、国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不算优秀,相对于新疆、西藏等地还是有很大优势。地广人稀,教育、人才等也属全国中等水平。短期也许还不具备条件,未来东北地区还是有机会逐渐走出低谷的。

这份全国榜单,东北只有哈尔滨,大连上榜!沈阳,长春不见了!

一、吸引外资第一阵营

北京、上海、武汉、重庆,这四座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最近火得不得了的越南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也不过200亿美元!

二、吸引外资第二阵营

青岛、深圳、成都、杭州、广州、西安、长沙,这七座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也非常厉害。七座城市无一泛泛之辈,或是一省独大的省会,或是力压省会的计划单列市,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极快的!

三、青岛,中国第五

高居第5的青岛更令人刮目相看,专门拿出来说说。这座北方第三城,近年受到郑州、西安、济南的挑战,却仍然表现得非常强势!

四、吸引外资第三阵营

天津、苏州、宁波、郑州、南京、无锡、哈尔滨、南昌、合肥、嘉兴,这10座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在30亿美元以上。天津作为直辖市,近年外资吸引力大幅下降,不仅在四大直辖市中吊车尾,还不及一些省会城市,原因何在?

如今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刚好自给。倘若有一天,中国人口失控或者发生天灾,那么粮食危机再所难免,到那时便不得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中国人民从来就只喜欢和平。因此,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提高粮食产量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任务。

 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而我国农民平均占有耕地少,小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只能导致农业的破产,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又难以实现。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

 1:鼓励农村人口涌如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间接提高农民占有耕地面积,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

 2:或由政府出资购买机械,再出租给农民使用。

 3;实现农村全面合作医疗保险,是贫困人口能看起病

 4;全面实施农民养老保险,贫困农民拿不起保险金的,上面给予补贴

 5;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合作化道路.

 6;农村基层组织,要选举真正符合民意的带头人.

 农村未来路很长,实现城乡统一发展,目前很难,所以只有区域性发展而逐渐牵动.中间的部分,最后带动起落后部分.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宜谨慎!东北的朋友,应该更有体验发言权!

眼前观察不乐观,看下一代了

东北的发展有潜力,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来具体的切实措施,说得多,不是思想与体制的改革,真正要发展是很大难度的。

东北有资源优势、延边优势、人才优势、土地优势、凌空经济优势,外蒙、俄罗斯的伊尔库、海参崴与中国的黑河、牡丹江、哈尔滨链接到日本、韩国与我们东北会形成一个很强的经济带。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据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来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ICTresearch认为,IEA的研究过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应占世界总电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征

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2.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

1)光伏:市场短期的阴霾不掩长期灿烂,光伏辅料的国产化机会备受关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ICTresearch认为短期内,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但长期看终端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ICTresearch维持行业长期高景气的判断。

2)风电:行业整合加剧,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凸显,关注风机材料国产化的蓝海市场。短期供给过剩导致的全行业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3)核电:安全风险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电事故造成的深远影响,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计划逐步退役核电站;国内政策并未改变目前的核电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可能放缓,未来审批标准将愈见严格。

4)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关注电池材料商的业绩释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运营先行,ICTresearch认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并行,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四、细分产品详细分析

1.世界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在能源紧缺、节能减排的格局下,太阳能的安全、无污染和资源无限等优良属性注定了太阳能必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

2.中国与世界光伏市场规模现状

如图2、图3所示,中国2015年光伏装机量要达到10GW,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地震十分重视,重新检讨了能源结构,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点。除了ICTresearch传统意义上要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财政补贴内最大限度的推动光伏发展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电网建设。这主要是要解决长距离输送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覆盖范围要包含新疆、内蒙等)和输电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等技术的突破)。随着今后国家输电网络的完善,给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打下基础。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电池片附加值、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产业链走势低位盘整。

3.光伏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及博弈方式

2011年8月1日,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非招标光伏项目实施统一上网电价。发改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如图4所示。

2011年8月12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路线图》分析,按照以下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kWh,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4.光伏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核心功率调节组件,占整个并网光伏系统成本的10%~15%,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全球逆变器市场主要被SMA所控制,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KACO,FRONIUS,SIEMENS等第二梯队厂商占据了全球约30%的份额。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处在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很大,但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难度大。

5.风电市场现状及分析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经历了从2006至2009年连续4年翻倍成长后,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万kW,再创历史新高,如图7所示。中国风能市场在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会下降,出现风机产能过剩严重的局面,风电采购电价补贴也将取消。ICTresearch预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风电建设速度进入稳定增长期。

6.新型电池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任务艰巨,还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2011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累计产量达到约22亿只,同比增长22%;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的累计产量为约5.8亿只,同比增长20%,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为12000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9%。从单月的情况来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月产量增速触底反弹。铅酸电池的月产增速呈下降态势。

动力电池市场的放量仍需等待。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市场,ICTresearch认为前景不容质疑,但其放量启动的时点应该2013年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标准的确定和商业模式的确定等阶段,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定位的过程还都没结束。因此其真正启动拐点的到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空间同样广阔的储能市场,ICTresearch认为其发展时点应该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应用之后,目前受制于高成本而难给行业带来实质影响。

五、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在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的产品厂商较多,种类较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因此,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金融压力,怎样去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怎样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并具有环保优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领跑新能源这个行业。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