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到底能拿多少和自己历史的缴纳指数、缴纳年限,以及退休地的平均工资、自己个人账户的余额等都息息相关,一般来说,职工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对应计发月数,60岁退休对应计发月数是139。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如果退休时账户里有20万元,退休年龄是60岁,那么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领取金额为每月元。至于基础养老金是多少,是无法准确计算出来的,只能按照20万余额进行一个粗略的倒推假设。
假设缴纳人跟着单位缴纳了30年社保,忽略个人账户利息等因素,那么平均到每月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大概为元,按照个人缴费比例8%进行计算,则平均缴费基数应该为元,暂且假设缴纳社保期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就是元,即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预估其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10000元,则可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为:10000×(1+1)÷2×30×1%=3000元。
则该用户刚退休时最终可领取到的每月养老金为元。
以上计算均为假设数据,并且忽略了很多实际因素。
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更加准确的估算,也可以使用养老金计算器,比如支付宝里面的养老金计算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登录自己的支付宝,直接搜索“市民中心”并点击进入“社保”页面;
2、在第三方服务中找到“养老金计算器”后进入;
3、按照提示输入自己的退休地等信息,系统会自动估算你退休后的养老金金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计算器的估算也是预估的,并不是最终实际结果,最终可领取金额还需要以实际发放为准。
在上海缴纳了20年社保,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需要根据以下因素计算: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乘以本人缴费年限乘以1%;
2、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3、如果有独生子女证,养老金总额增加5%;
4、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还有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充。
社保的计算方式:
1. 缴费年限:养老金的计算会考虑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
2. 缴费基数:根据个人缴费时的工资基数来确定缴费金额;
3. 账户累计额:个人账户中的累计存储额也会影响最终的养老金数额;
4. 替代率:根据当地社保政策,确定养老金与工资的替代比例;
5. 调整系数:退休时可能会根据物价指数等因素对养老金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上海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数额是通过一个综合计算过程得出的,包括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独生子女证带来的养老金总额增加,以及对1998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补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