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燃油车有哪些不同?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市场随之受到了较大的“制裁”,新能源汽车便因此走向了更受欢迎的道路,和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养车成本、限行和上牌都方面都有着更大的优势,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便利的用车体验。
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是太过于稳定,所以在市场中的销量并不是很乐观,有不少新能源车型在正式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故障,甚至会引发车毁人亡的惨状。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和传统燃油车有哪些不同呢?使用过程中又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呢?接下来便由我为大家一一进行解答。
一、新能源的车型不能等到电量用完再去充电
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是需要充电的,但千万不能等到汽车的电量全部用完之后再去进行充电,因为那样很有可能把你扔在路上,且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很完善的充电桩设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汽车的电量已经降低至20%的时候,就应该准备进行充电,这样才能够避免因电量不足被扔路上。
二、千万不能单一的根据官方提供的续航里程来判断是否要充电
在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官方通常会给出综合续航里程数,大多数车都是在150km-400km之间,但切记完全不能依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进行判断,更不能等着跑个380km再准备去充电,因为官方给出的数据通常要比实际续航里程短很多,大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电量变化和行驶里程来做出判断。
三、冬季续航里程会大幅度下降
骑过两轮电瓶车的车友们都知道,电瓶车在冬天的续航里程不如夏季,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冬季的实际续航里程会有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话,极有可能会出现汽车电量突然出现不足而被扔在路上的情况。
四、要在有监控的地方进行充电
自今年以来,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引发的事故是越来越多,不仅导致自己的车直接受到了损害,甚至还使旁边的汽车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一定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冲上后就走人,应该尽可能的将汽车停放在有监控的地方进行充电,这样的话,即便是汽车出现自燃之类的现象,也能够让大家尽快发现,进而尽快的进行解决,避免因此而引发起更大的损伤。
五、避免出现夏季暴晒的现象
新能源汽车自燃的现象屡见不鲜,几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的讨论话题,除了是因为充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之外,还有一些车是因为自身电池技术不完善,在太阳下暴晒而引发的自燃现象。因此,汽车在夏季停放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避免暴晒现象,这样才能够使汽车自燃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进而让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得到更高的安全保障。
以上几点就是使用新能源汽车之时,车友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想买车,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吗?
新能源汽车充电有以下这些情况需要注意:
1、新能源汽车高温暴晒后不可立即充电。长时间暴晒后,电源箱温度攀升,导致电池温度上升,立刻充电,会加速车内线路老化、损坏。
2、雷雨天不可充电。下雨伴随打雷时,千万不要充电,以免雷击,引发燃烧事故。
3、新能源汽车充电时不建议开车内空调。充电时开空调,会加大电池内部的电荷负载,加快动力电池组的电池衰减,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4、车辆充电时人员最好不要在车内停留。充电过程中,存在高电压、高电流等危险因素,虽发生意外的概率很低,但要以防万一。
5、合理安排车辆充电、放电。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充电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缩短电池的寿命。合理充电、放电,有利于“活化”电池,提升使用寿命。
6、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这样不仅保护爱车的电池,也是保护自身的安全。
7、不要将车辆搁置在超过55℃环境下超过24小时,或低于25℃环境下超过一天。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