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分代标准

坦克的分代标准

vsprin 2025-04-15 百科经验 104 次浏览 0个评论

坦克被分为三代。从一次大战出现坦克到二次大战中期,主流的坦克类型被称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战中期到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称为第二代坦克;60年代-90年代研制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的划分方式也是从第三代坦克开始)

坦克的分代标准

一代的代表:

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T-34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德国坦克在二战时一般装备有大火力优势的88毫米滑膛炮,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二代的代表:

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KV-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德PzkpfwIII式中型坦克、PzkpfwIV式中型坦克、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3、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5式、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三代的代表: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随着反装甲武器的迅速发展,坦克装甲战斗车辆仅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改善装甲材料、加装反应装甲等,来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方法已近极限。为解决坦克装甲车辆的生存问题,主动防御系统应运而生。

主动防御系统,是指通过安装预警探测装置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使来袭弹药无法直接命中被防护目标的一套系统。主动防御系统分为干扰型、拦截型和综合型。干扰型主动防御系统是采取施放烟雾、抛射干扰诱骗弹等方式使来袭弹药无法直接命中。拦截型,即采用激光、电磁、导弹等更为可靠的硬杀伤拦截手段摧毁来袭弹药。综合型即综合采用以上两种方法。

主动防御系统示意图

目前,俄罗斯、美国、以色列、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都在积极研制主动防御系统。

俄罗斯T14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示意

德国豹-2A7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示意

以色列梅卡瓦-4型坦克上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主动防御系统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它只能对各国现役的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筒进行拦截,对超高速飞行的弹药(如坦克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主动防御系统无法有效探测、发现和拦截。其次,主动防御系统对来袭弹药告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情况复杂、形势多变的近距离陆战场上。未来,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扩大告警范围、提高探测器件的精度和相应速率、探索新式探测手段、寻求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坦克的分代标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