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靠什么来赚钱

共享单车靠什么来赚钱

vsprin 2025-05-08 生活常识 100 次浏览 0个评论

这次彻底明白了!共享单车到底靠什么赚钱?

共享单车靠什么来赚钱

共享单车通过押金来积累资金池,目前看这个做法是可行的,至于说,将来会不会被颠覆。我觉得,无押金仅仅只是理论上可行。

总体上不太认同无押金的说法——企业价格战的本质是可以不要盈利,但不能不要盈利模式。

除此之外,按照国人的素质,恐怕车辆丢失、损毁会非常严重。而且,其他企业做无押金的意义是什么呢,肯定会抢到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与此同时,也消灭了盈利模式。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

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小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

摩拜单车则是一开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

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自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

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

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的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有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

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里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通过什么?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首先先回答你,摩范出行的共享汽车平台都是有保险的,对我们双方都是很好的保障。我主要是因为出行方便才选择的摩范出行,像是在北京,经常车子被限号,挤地铁又很麻烦。摩范出行很好的解决了我这个苦恼,不但出行方便,而且摩范出行是新能源的电动车节能环保。而且车真的很好开,像我这种车技没有练到家的人,还是能很好的操控。车子的内饰整体保护的也很好。最和我心意的当然还是价钱优惠,根据时间段有很多优惠套餐,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真的比打车和其他租车都要优惠很多。整体下来体验感很棒,可以试一下哦!

保险应该有,但肯定是保护商家利益的,比如如果是提供商的责任导致的人郭或物的损失才能理赔,所以如果您是骑共享单车的人还是给自己买一份商业保险吧,有保险咨询随时关注留言。

随着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流行和普及,他们的安全和保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交通部还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单车运营方买保险呢。共享汽车一直都是会上保险的。所以共享汽车这方面的保险问题做的还是到位的。像evcard还在上海地区免2000赔付的。

在这个方面,目前几大共享单车平台都已经有了比较周全的考虑: 11月7日,摩拜单车宣布和众安保险达成战略合作,为摩拜单车的用户提供全面的保障:在合同列明的保险期限内,因被保险人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导致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或给付义务的,保险人将根据保险合同的相关约定负责赔偿。

具体而言,在保险期间内,因被摩拜单车所提供的自行车自身原因而导致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并因该意外伤害导致其身故或残疾,或者造成第三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经司法、行政等部门判定生效的,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将由众安保险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ofo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为每位规范用车的用户购买了用车保险。包括: 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C款 在规范使用 ofo 共享单车的骑行过程中,被保险人遭意外伤害,可申请报销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经判定,若符合被保条件,可获得最高 10000 元赔偿。 旅行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在规范使用 ofo 共享单车的骑行过程中,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身故或残疾,可申请按国家标准赔偿,经判定,若符合被保条件,可获得最高 300000 元赔偿。

(以上两款为非师生认证用户的保险,师生认证用户的保额略有不同)

野兽骑行推出了“SPEEDX CARE”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保养+保修+保险”三保服务。与平安保险合作推出的保险保障包含:骑车人受伤、第三方受伤双重保障,客服人员7*24小时随时待命,并享受4天审核1天赔付的理赔绿色通道,最高赔付5万元。该服务体系,野兽用户的购买价格为299元/年。

骑呗推出的共享单车为每名使用者购买了意外保险,并与芝麻信用达成了合作,恶意滥用、损毁骑呗单车会给用户的信用记录带来不良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共享单车靠什么来赚钱》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