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的一年,在新的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甘苦同在。我们将继续在“生存、生活、生命”的理念和“健康、家庭、事业”的文化的指引下,共同努力,紧密合作,开拓事业永续的发展之路,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阔步前行。
新的一年,公司将更加提高服务水平,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更加完善教育和培训系统,更加提升企业形象,创造更加良好的政企沟通外围环境……我们将团结一致,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核心团队;用心服务,让每一位事业伙伴都迈向成功!
2、在这辞旧迎新,吉祥喜庆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向过去一年来,奋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公司的事业激情拼搏、默默奉献的全体员工及员工家属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新年的问候!
2018年是行业历经沉浮、承载梦想的一年,也是扬帆起航、战略全面打响的一年。正因为我们从未轻言放弃,正因为我们始终齐心协力,才让公司走出了最艰难的日子,实现了蜕变。愿来年更好!
3、是眼泪和欢笑并存,快乐与痛苦同在,迷惑与坚定混合,信心和怀疑交战,欲望和理智相争,理想与现实困惑。2019,不再有矛和盾,祝你永远保持开心和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
4、奔奔波波、奋奋斗斗、忙忙碌碌,很少关心朋友,年末了,送你“十颗心”:随缘心,平常心,慈悲心,感恩心,轻松心,忍让心,超脱心,修行心,质朴心,祈福心,祝福你2019新年快乐、幸福吉祥、开开心心、事事顺心!
5、愿2019的时间齿轮,带走疾病、痛苦、压力、焦躁和不爽,愿2019的快车装满,幸福的美酒,快乐的餐具,健康的食品,和睦轻松的空气。特邀请你一起乘坐,开始我们又一年,美好的旅程!
6、长空属于飞鸟,瀚海属于潜鱼,业绩属于勤奋,爱情属于恋人,勇气属于战士,成功属于智者,2019属于你,愿你2019大展宏图,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7、过去的一年里,您的努力犹如惊叹号,艰辛异常;您的收获好比句号,圆圆满满;您的成功就象省略号,绵延不断;新一年到来,预愿您,再接再励,来年大展身手,为事业的道路上留下辉煌的手笔!
8、波澜壮阔的20xx年即将过去,曾经的欢笑、泪水、感动、奋斗都将作为弥足珍贵的记忆为我们永远珍藏;20xx年的美好画卷正在次第展开,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9、机遇蕴含精彩,创新成就伟业,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当我们满怀憧憬拥抱20xx年的第一缕阳光时,就深切地感受到那无限的责任已担在肩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同心同德,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共创新的辉煌;让我们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敢于担当,把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让我们激流勇进、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满怀畅想,向更远的彼岸起航!
10、拿出你的恒心,做事定要细心,拥有一颗雄心,做事莫过贪心,工作要有耐心,万事才会顺心,送你一颗开心,愿你拥有舒心。
11、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事业,成于毫不松懈。任何未竞工作,毁于半途退却。只有矢志不渝,才能有成功的喜悦!
12、人在职场,学会多点:嘴甜一点,笑多一点,话少一点,活多干点,谦虚一点,团结一点,努力一点,认真一点,礼貌一点。做到点点,职场甜甜。
13、新一年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憧憬,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自己岗位的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爱岗、敬业、奉献、创新”企业精神,再创xx公司新的辉煌!
14、机遇与挑战同在,光荣与梦想共存。过去的一年里,xx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场坚定,不断学习,用团队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新的一年,相信xx人定会乘着胜利的东风继续高歌猛进,再创辉煌!
15、新年到,福星照,愿公司在新的一年转型升级成功,猴年喜气洋洋,祝xx项目今年顺利交工,奖项多多再创辉煌。愿每个家庭都吉祥如意广进财!
16、201x年,成熟成长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充实着自我,都没有碌碌无为荒度时间,在xx年里我们要继续完善自我,我们的团队必将将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的集体。
17、一年的付出,一年的汗水,一年的打拼,换来年底的辉煌,终于握到幸福的手,与喜悦签约,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我们加油鼓劲,再接再励,收获明年的成果,握手明年的成功。
18、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已经是历史,新的一年又将开始,让我们励志扬鞭扬帆起航,携手共赢未来共创辉煌!201x年祝愿公司宏图大展,蒸蒸日上!
19、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装扮自己,用责任心和上进心激励自己,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新的和旧的岗位上继续付出艰辛和汗水,为xx的美好未来拼搏!
20、展望20xx,我们斗志昂扬,豪情满怀,把“创新”作为工作的指南;把“执行”作为行动的准则;把“精准”作为立足市场的骏马,发扬团队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迎接公司更加灿烂的明天!
汽车的数目
一场注资,让格力和高瓴上了同一条船。张磊的价投逻辑让他选择格力,那么在厚朴和高瓴的角逐当中,格力电器又如何确认高瓴资本就是自己的“最佳拍档”?
高瓴VS厚朴 最后的较量
张磊舍美的而取格力,决心之大,让步之多,让大家看到张磊的决心和高瓴资本的实力。相应地,格力又为什么选择高瓴资本?是什么促成了这段“姻缘”的“双向奔赴”?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格力进行混改,最后却不是有国资混改经验的厚朴入选,反而是市场化属性浓厚的高瓴资本拔得头筹。
时间节点再拉回到2019年,这时高瓴跟厚朴的角逐已近尾声,在此前,不少人看好厚朴投资,结果却出人意料。为何?
三林以为,厚朴确实成立更早,也有国企混改的经验,但面对格力这样急需转型的传统企业,厚朴优势并不明显。相比之下,高瓴资本吃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在新 科技 的方向把握上更具前瞻性,无论是投资腾讯、京东、蓝月亮还是经典的百丽私有化案例,高瓴优势十足。而这种互联网基因,恰恰是很多传统企业可望却不能及的转型之道。
经历了对外开放的大潮,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家电行业如何求新求变,以适应当前趋势及未来发展,是摆在巨头们面前的难题,也是格力一直被诟病的地方。从1991年成立到现在,格力为转型进行的 探索 不可谓不多。
早前为了保障供应商利益,格力弱化了线上渠道;后来电商成为趋势,尤其友商奥克斯借电商实现销售业绩逆袭的情势下,格力也在2019年成立专做电商业务的子公司,努力寻求线下和线上渠道之间的平衡;面对空调行业集中度下降和日益下滑的业绩,格力又想从芯片业务入手提升毛利率、拉动营收;再到后来,转型做高端装备、模具制造、再生资源基地......
面对质疑,格力一直在 探索 ,可惜处处受阻。
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并非易事,格力也不例外。然而,高瓴资本的入驻似乎能带来新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张磊极擅长轻量玩法,在国内消费类、移动互联网和医疗领域动作频频,几乎投遍半个互联网圈。
今年6月,高瓴资本又开展了罕见路演,针对 科技 赛道成立专项基金,参与门槛为1亿元。在路演中,高瓴资本曝光了三个投资策略以及四条投资赛道,对于新 科技 的偏爱毫不掩饰。再往前看,3月份张磊斥资340亿元并购飞利浦家电,一时成为投行要闻,不少人猜测张磊希望利用飞利浦在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渠道优势,解决格力的国际化难题,让两个同样优秀的企业相互赋能,实现资源互补。
自带互联网属性是高瓴资本的优势,因此,格力选择高瓴无可厚非。此外,高瓴资本在供应链端的深度积累和巨大优势,可能是另一个原因。以百丽私有化为例,百丽作为渠道供应链成熟的老牌零售企业,跟高瓴优势互补后创造出更多动能,这一点在百丽旗下品牌滔搏运动上市能说明一二,高瓴曾帮助百丽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C2M模式(消费者工厂模式)。
格力同样正在积极 探索 新零售模式,而张磊在消费品领域十多年的研究实打实地摆在那,格力能从高瓴资本得到更多资本以外的收获,如渠道端数字化转型经验等等。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高瓴资本看起来更有优势,不同于厚朴的投机意味,后者看起来更“实用”。
除了高瓴能带给格力的资源和活力,董明珠能同意这样一桩买卖,恐怕部分也在于高瓴资本和张磊本人在资本圈的口碑及影响力,或者换句话说,张磊本人的投资风格合了董姐的胃口。
张磊曾在一则采访中表示:“高瓴一直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也即和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相互认同。同时高瓴把企业家放在C位,不会做影响管理层稳定的事情,那样对企业也是不利的”。这一点跟董明珠的诉求十分吻合,后者并不愿意资本的入驻让管理层失去话语权。
董明珠有抱负。
对于董明珠这样一辈子心血洒在格力的企业家来说,格力的发展已然成为生活的焦点,是她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是她争强好胜的战斗场所。无论是否为名为利,能让格力走的更远更好必然是董的重要目标,鞠躬尽瘁多年,格力要是滑坡,董明珠恐怕第一个不答应。谁愿意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晚年声名狼藉呢?
市场对于强硬的女性掌舵人总少不了偏见。
董明珠想让格力恢复往日辉煌、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外界风云(如前段时间外界揣度,格力的股权激励是董明珠为套现离场铺路;也有人揣测百丽私有化就是格力未来的路,董大姐跟格力深度捆绑,格力姓董是早晚的事情...),种种带有猜测意味的论调听起来并不十分可信,至少从2005年美国开利集团开出8千万年薪给董明珠,想以此作为收购格力的筹码却被拒绝来看,董明珠对格力是认真的。
当前市场反应下的格力稳定性并不如以前,业务难以支撑起未来长期的资本故事,半导体和造车的转型之路也走得不够顺畅,在这样一个“危险时期”,格力格外需要信心。机构的进驻就像一针强心剂,提振了市场对格力的信心。2019年,格力股价短暂上涨80%。这是否意味着张磊带来的资源、对提振股价的作用,成为其获得董明珠认可的重要原因。
多重因素之下,张磊带着高瓴资本近400亿元的投资进入格力。这一经典国企混改案例、资本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又能带来怎样的收益?
格力此次变革是一件三方受益的事情。除了上述格力能够获取的好处,对于高瓴和国有资本来说,这也不是件赔本的买卖。
格力这次混改之所以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改”,源于国资的放手。这样的放手并不容易,毕竟格力作为珠海的名片,每年从分红到纳税都是大户。然而市场化机制下,不放手又很难给格力更多助力。
如今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引入 社会 资本才能提升企业活力、帮助格力这个空调龙头企业走得更远,源源不断地创造 社会 效益。从这一点来看,放手是为了成就,这也是为什么格力这次混改被称为国有资产转型的成功案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下半场,这场改革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制度更加看重市场活力,着力摆脱以往企业发展的沉疴积弊。换句话讲,旧的模式很难再走得通,国企也好、私企也好,不变就没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改革开放43年后,现代经济要靠现代化的企业来支撑,从当前的重要战略时间窗口来看,格力求新求变既是必然也是必须。
对高瓴来说,入局格力同样划算。在当前,中国将碳中和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制造业只有转型才能占据市场主动权。高瓴的三个主要投资领域——消费服务、医疗大 健康 、硬 科技 大多符合这个趋势。
格力已经站在转型的路口,且已经进行了诸多 探索 。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看行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张磊在早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是我们要长期支持的。”
可见政策利好之下,“舍得孩子才能套的着狼”。不仅是政策利好,格力本身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供应链、管理、售后等等。格力的既有优势加上高瓴在零售业的多年深耕,两者很有可能创造出1+1>2的效果。
最近在线教育虚火已降,让我们看到国计民生和资本的强挂钩。教育如此,家电行业亦是如此,企业的 社会 责任始终要摆在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大型企业都会做自己的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业 社会 责任)
在线教育凉了,不少机构转而向素质教育、课后托管、职业教育等方向转型。那么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传统家电企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避免淘汰?或者换个问题,格力要从何处转变?
中国制造是一张好牌。这张牌能够打得多好,看华为就知道。
当前全球化受阻,不少中国企业面临围追堵截,大众对于国货的认可和期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该是格力的机遇,但格力面临的问题委实不少,无论是被诟病的多元化,还是和董明珠个人IP强关联的营销方式,亦或是供应商体系、海外市场增长缓慢,这些都需要解决。方向的纠偏和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有些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
高瓴资本的入驻给了格力缓冲时间和更多资源,不过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如何利用好张磊手头的资源,格力似乎还没摸准方向。
8月16日,格力盘中价跌至46.17元,与 历史 最低仅相差一分。从走势来看,最近一年多,股价硬生生从最高时期的70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47元,跌幅近30%。
格力感冒了。张磊当然精明,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但股民们却不一定买账,格力不能再“等”了。
时间紧张,局势艰难,不过三林以为格力还有机会。虽然被人诟病之处不少,却少有人怀疑格力的品牌力。格力对于消费者的培育或者说品牌营销做得相当成功,品牌认知强势且清晰,几乎少有人怀疑格力空调的品质。格力前20年积累了足够的消费者信任,这笔隐形信任财富就是格力的重要筹码。
空调并不像黑电、厨电是强地产周期行业,以家用空调为例,一户家庭可以每个房间都配置一台。除了家庭,商场、写字楼、会馆、酒店、车载空调、工业场所等地方都需要空调,空调行业远未到天花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行业也会向阳伸展。
格力还有机会,不过就像先前所说,时机很重要。美的已经在挑战格力空调行业老大的位置,董明珠能否带领管理层快速且有节奏地进行改革,将以往问题一一摆正、逐个突破,这是格力面对美的、海尔及其他一众品牌狙击下的关键点。
要想抓住政策利好,从珠海的名片变成中国的名片,格力还有一场硬仗。
企业的发展总是历经坎坷,有人质疑中国鲜有为外人所熟知的百年企业,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历经上世纪战火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着实不多。好在时代给予了中国更多机遇,当前5G互联网时代,中国正在奋起追赶,以弥补过去的差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谁说中国没有百年企业,没有中国智造,未来,必然是中国和中国企业大放异彩的时代。三林愿意相信格力这家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会有光明未来,但如果时间太久,恐怕资本市场耐心有限。
汽车的数目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4月细分市场又延续了高增长态势。业内普遍认为,在以新四化为主要特征的变革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弯道超车的关键时刻,国际化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品牌已迎来“出海”的黄金时代。
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稳中向好,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将在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推出更多支持举措。在市场前景向好以及政策的助推下,业内预计,今年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2023年全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成出口压舱石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出口至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纵观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之路,出口量从2002年的2万辆,到2012年首次超百万用时十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