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吉利远程E200电动厢货:吉利远程E200作为吉利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首款产品,在经过市场的一番洗礼后,远程E200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同时随着使用人群逐渐增加,吉利远程在售后服务网络方面也在进一步完善,这么一款品质和售后都有保证的车型还是相当值得大家考虑。吉利远程E200。吉利远程E200采用的是国内轻卡比较常见的设计风格,同款驾驶室也应用到其他品牌的不同车型上,前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V”型格栅和盾牌标识。
宁德时代82.4kWh电池满载续航180km以上。吉利远程E200配备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电量为82.4kWh,相比于一般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更高,在目前用户越发重视安全性的态势下,更有优势。经过用户的实际体验,匹配这款电池的E200车型,满载情况下的续航里程能达到180公里以上,还能剩下一定的电量。
作为一款城市物流车型,一般客户最看重的就是续航、品质以及载货能力,而根据实际用户反映,远程E200在这几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吉利首款皮卡车亮相,拉货力不从心!比较适合出去钓鱼
吉利远程油电混合车使用效果好用,经济实惠。吉利远程GLR纯电模式续航155公里,没电了可以在去充电,如果不想充电或者找不到充电桩可以切换油电混合动力模式;在续航450公里。
吉利远程油电混合车的介绍
吉利缤越是吉利品牌年轻化的代表车型,是专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高颜值、高品质、高性能的中国钢炮。给年轻人带来更个性、更纯粹、可玩性更高的机械性能乐趣。
吉利缤越基于BMA架构打造,高效能发动机,与沃尔沃联合开发,最大功率177ps/5500rpm,峰值扭矩255 N·m/1500-4000rpm,动力超过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百公里加速仅为7.9秒,百公里制动36.5m。
百公里油耗仅为6.3L,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是国内动力性能最强的1.5TD发动机。2021年2月,缤越销量达10478辆,月均销量稳居“万辆俱乐部”,2018年10月31日上市至2021年2月累计突破31万辆。
长期跻身小型SUV细分市场月销量前三。015年4月9日,被网友誉为“大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正式上市,网络首发1000台,推出3种排量共七款车型,其售价区间为11.98万-22.98万元。2015年4月20日,吉利博瑞尊雅型正式推出。
吉利首款皮卡车亮相,拉货力不从心!比较适合出去钓鱼
按照年度销量排名来看的话,吉利汽车早已经成为国产领域当中的领头羊,因为吉利旗下的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传统轿车和SUV产品都有销量支柱。然而吉利汽车也有自己的弱项,目前吉利集团旗下比较缺乏硬派越野车型,皮卡车型更是多年没有涉足。然而随着吉利汽车的布局逐渐深化,吉利远程品牌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商用车类型,最近吉利远程品牌就推出了一款即将进入量产的皮卡车。
这款车名为吉利远程fx,既然是全新子品牌旗下的产物,该车型自然就没有悬挂吉利汽车的标志,换上了全新的远程汽车图形车标。虽然车标看起来更陌生,但是从整车的造型来看,这款吉利旗下的首个皮卡车型看起来很熟悉,因为该皮卡车型并不是从零开始研发,而是从经典车型吉利博越改造而来,远看整部车的车头和吉利博越完全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只不过中间进气中网造型略有更改。
车身侧面可以看到轴距并不长,整车长度加大到4905mm,轴距却只有2670mm,所以侧面看上去有点四不像,既不像传统城市SUV的风格,也不像硬派越野皮卡车的风格,这样做确实大大减少了研发成本,但是这种跨界产物这是有点非主流。短轴距带来的缺陷就是后面货斗容积很小,这样的容积拿来拉货确实力不从心,但是比较适合开车台车出去钓鱼,装载一些渔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打开后面的货箱之后可以发现内部非常平坦,而且原厂就已经做了木地板装饰,目前的展示车型还带有原厂封装盖板,其实可以把这台车理解为装载能力更强的城市SUV。因为基于吉利博越车型打造而来,所以底盘结构依然继承了承载式车身架构,这种结构强度不如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开出去越野不太现实,但是舒适性会好很多。
打开车门之后可以看到内饰空间和吉利博越基本上如出一辙,驾驶员前方有全液晶仪表盘,中间镶嵌式大屏幕尺寸比较主流,新设计的电子档杆手感相当不错,内饰当中的软材质覆盖非常到位,总体来看这款车的舒适性比大多数皮卡车要好一些。
这台皮卡车保留了吉利博越所搭载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极限输出可以达到135千瓦,峰值扭矩300牛米,动力表现和真正的硬派越野皮卡车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作为一台家用车属性的皮卡车,这样的动力其实已经足够了,而且这款皮卡车将会提供四驱版本,虽然并不是硬派越野车常见的分时4驱系统,不过有了4轮驱动之后整车的脱困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问题来了,你觉得这款吉利远程FX皮卡车靠谱吗?欢迎在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