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款id4新款与升级款区别,由于新款车型的到来

2023款id4新款与升级款区别,由于新款车型的到来

vsprin 2025-04-25 生活常识 38 次浏览 0个评论

朗逸纯电也好,高尔夫纯电也罢,这都是为了双积分政策服务的产物,油改电毫无竞争力,也根本不足以称之为大众电动车。大众真正发力电动车的标识还是去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ID.3,在中国市场则是ID.4。

2023款id4新款与升级款区别,由于新款车型的到来

11月3日,?大众ID.4完成在中国的首秀,新车将由南北大众共同生产销售,其中上汽大众版叫ID.4X,一汽-大众版叫ID.4?CROZZ。

大众ID.4系列是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而来,与MQB主攻燃油车、兼顾电动车的平台不一样,MEB是大众专门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平台,整合了大众汽车的所有技术。而大众ID.4系列则是MEB平台下的首款车型。

目前,上汽大众ID.4X、一汽-大众ID.4?CROZZ两款车型已同步开启预售,补贴后预售价将不超25万元。两款车型均由204马力的驱动电机+三元锂离子电池组成,NEDC续航里程达550km。两款车新车都将在2021年初开启交付,竞争对手定为即将进入市场的特斯拉的Model?Y。

单从续航和售价来看,大众ID.4系列目前非常有竞争力,相比自主品牌纯电动SUV车型价格不会高出太多,同时ID.4系列无论是在续航还是在售价上,表现都有优于当前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而同级主流合资品牌并未在同级中布局有相应的纯电动产品,如果大众在新能源领域能完美继承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影响力,这款车不愁卖(前提是配置合适)。

全新平台全新车型,笔者甚至怀疑大众把设计师也换了一批!因为,这一次终于没有套娃了,不再是以高尔夫为原型,经过拉长、加宽、拍扁、增高等各种操作变来的一款车型了。虽然上汽大众ID.4X和一汽-大众ID.4?CROZZ长得差不多,但相比燃油车来说辨识度有了大幅提升。

比如前后两个LOGO都会发光,前后都是贯穿式LED灯带,这些设计元素都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消费者也非常喜欢。上汽大众ID.4X和一汽-大众ID.4?CROZZ外观上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前脸保险杠、尾灯灯腔内部、后保险杠等处。

而在内饰方面,由于大众ID.4系列诞生于大众数字化平台之上,实现了全面互联,取消了传统排挡,而是将采用了电子档杆,位置设计在方向盘后面,有点致敬奔驰怀挡的感觉,而将所有触控功能都集中在方向盘周围以及中控大屏幕,能够识别自然语言指令。同时,得益于大众汽车新的E3电子架构,大众ID.4系列也可以可以实现远程升级。

上汽大众ID.4X和一汽-大众ID.4?CROZZ在内饰的设计上,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有些不同,比如空调出风口、中央扶手区等位置。

大众在华推出ID.4系列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知道ID系列第一款产品是ID.3,为什么ID.3没在中国发布,一是因为ID.3是两厢车型,国人对两厢车的热情没有三厢车高,同时ID.3出来势必会影响到新高尔夫,大众没这么傻。

而ID.4系列一出来,直接一分为二,南北大众同时开启预售,说明大众已经急了,在电动车市场急了,虽然主流合资品牌比大众的脚步还慢,但大众就想先下手抢占市场,这是一块大蛋糕,谁先抢到谁就最厉害,大众燃油车能卖这么好与其较早进入中国市场有很大关系,大众很懂中国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

根据规划,大众在2023年还会推出4款ID系列车型,南北大众分别认领,那就是四分为八,短短三年时间大众就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ID系列车型,你说大众是不是很"狼"。特斯拉慌不慌不知道,起码很多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肯定有点慌,特别是部分合资品牌,跟着合作跟那个合作,首款产品始终没落地。

当然,江淮大众也该想想,什么时候拿出好作品了,思皓此时的表现还远远不够看啊。

综合目前的信息来看,大众ID.4系列的表现确实很强,有两个发光的VW标,25万以内555km的续航,别说合资品牌,连很多自主品牌都有压力,至于上市后上汽大众ID.4X和一汽-大众ID.4?CROZZ谁会卖得更好,就要取决于两家的定价策略和各个车型配置的分布策略了。

不过,纵使大众ID.4系列看起来强,但这后轮鼓刹……嗯,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续航550km只卖25万,大众ID.4能否阻击Model Y?

在吃瓜人心目中,南北大众今年的好戏,莫过于月度销冠花落谁家,去年一汽-大众间或超过上汽大众,已丰富了市场的谈资;而前者今年榜首地位更巩固,即使在市场不景气下,9月成销量唯一破20万辆的车企,而上汽大众则没那么滋润,虽然近几个月同比跌幅收窄,但仍被外界冠以“止跌何时休?”既怨且恨的句式,可见两位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

当然,销量只是眼前的,在9月销量分析文章里茶哥也写到,上汽大众有完善的产品线,走量的车型也多,如果配以给力的政策,在年底销量黄金期翻个大身也不用太惊讶。而踏入11月,这些关注销量的声音可消停一会,因为他们两集中一起办了件大事,足以刷几天头条。

11月3日,大众官方首发两款ID.4系列的国产版车型,其中一汽-大众版本为ID.4?CROZZ,上汽大众版本为ID.4?X(中文名:?光荷4?X),分别在佛山和安亭工厂生产,预计明年3年上市。说真的,如果不是颜色不一样,还有挂在车头的铭牌把他们区别开来,单从外观不细看,是很难分辨两者的差异。

(一汽-大众ID.4?CROZZ)

相比大众的燃油车家族,新车走的明显不是走一条路子,车身融入了如雕塑般的流畅动感,柔和流畅的曲面上,有锋锐清晰的棱线,有效降低了风阻;国产后的内饰也与海外版本保持一致,配备LED仪表盘,电子换挡、悬浮式液晶屏。

(上汽大众光荷4?X)

在ID.4的基础上,一汽-大众ID.4?CROZZ强调“纯正德国血统”,与海外版保持高度一致,而上汽大众ID.4?X在前保险杠部分进行调整,茶哥个人认为ID.4?X前脸更像新能源车一些,简单而新潮。

而两车在尺寸有稍许差别,但轴距相同(2765mm);动力方面,最大功率、峰值扭矩甚至续航公里也一样。当然了,大家都从海外版ID.4而来,高度相似也不奇怪,和迈腾、帕萨特关系类似,喜欢谁直接选谁就好了(当然两车在调教上的差异,还要真切试过才知道)。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新车补贴后的预售价格,都不超过25万。

如果单看车辆本身,你很容易忽略他们对大众的意义。如果茶哥把话说明,他们是大众MEB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国产纯电SUV,熟悉大众的网友大概能看出些端倪吧。

我们之前看到国内大众新能源车型,都不是基于MEB平台打造的,多少带有“油改电”色彩,所以目前大众新能源车型是插电车型多,纯电车型少。而这次南北大众投产国产版ID.4,标志着大众在中国真正踏入了电动化时代。在不远的将来,大众旗下一大波新能源车型将会杀到;以前的都是前菜,大众的新能源车海战术要来了。

根据官方的计划的确如此,大众集团将在2025年前,推出80款全新车型,其中包含50款纯电动和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25年集团纯电动化达25%;到2021年底,有4款ID.家族纯电SUV将进入中国市场,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将升到10。

不难看出,这MEB(Modular?Electrification?Toolkit)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媒体的笔下,MEB甚至成了大众押宝新能源最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与特斯拉抗衡也有了底气和实力。

此话不假,大众燃油车设计的MQB、MLB平台,工程师无法在这改造出一辆纯正的电动车,电池包受布局局限,从而整车续航受限制。

(大众MEB平台)

而大众投入70亿美元、专为电动车打造的MEB平台,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动力电池的设计与布局,采用了“巧克力”的排列方式,官方是这样描述的:

初看,它就像一个风格化的巧克力棒,扁平,由小的电池包组成。布置在车辆地板的方案则释放出了意想不到的内部空间。比如I.D.,车身长度与高尔夫相似,但它提供了与帕萨特媲美的内部空间。

(巧克力电池组)

低重心的电池布局只是其一,因为没了内燃机的束缚,车辆的前后轴可以尽可能往前后延伸,这就是为什么官方说一辆紧凑级尺寸的车辆,能造出B级车的空间,而且安置在底盘中央的“巧克力”电池组,给车子带来更低且纯平的地板。

工程师还为MEB设置了不少电子电器架构,这能使在该平台生产的新能源车辆,出厂之初就带上很多辅助驾驶功能;别少看这些到目前还是鸡肋居多的智能驾驶功能,设计师们早关注到未来数字化、甚至全自动驾驶场景下,整体架构应该是怎样的,怎么才尽可能集成更多的应用和接口,做到成本和批量生产的最大化.....

这些问题想想就头痛,更何况都兼顾了?MEB平台最早从2015年萌芽,第一款概念车e-Bus也在2016年亮相,根据大众原来的计划,在2020年推出基于MEB的紧凑车型,所幸疫情没有打乱他们的计划。

如果以官方给出的资料看,ID.4的架构带有MEB平台所有的好处,可称得完美,优化了电池位置,使车辆接近实现50:50的前后配重,而且紧凑SUV定位的ID.4,有了与途观接近的轴距;而电池包布局也相当灵活,对应55kWh-82kWh的电池容量,最高NEDC工况550km续航里程,车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搭载相应电池包的车型,同时支持100kW快充,仅需45分钟即可充至80%。

这一切都很完美是不是,而且更有趣的是,官方公布预售价格,把点卡在了25万区间。25万也很熟悉是不是?就是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本降价后卡着的点,显然ID.4来意很清楚了,嘴上不说但价格很诚实,我就要来打Model?3的。

这观点有一定道理,尤其自Model?3降价到25万内,竞争对手不再仅是与它一样同上绿牌的新能源汽车了,可以说20-25万区间的燃油车也正面临冲击,不管SUV或轿车,也包含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都在遭受Model?3的“降维打击”。不是大众想只把特斯拉看作竞争对手,而是Model?3“海鲜时价”般的策略,让后面公布预售价的ID.4显得仓促和被动。

(你不知道的事还很多,比如马斯克还试驾过大众ID.3)

但Model?3和ID.4的目标人群,都不会有过多的重合,前者注重尝鲜,喜欢科技极简,且喜欢把个性放到人前;而后者呢,虽然比燃油版的大众SUV要个性鲜明,但在一票儿新能源车当中,ID.4无论造型、噱头、科技含量都不是最突出那位,怎么见得买Model?3的人就会买大众的账呢?

茶哥认为,ID.4吸引的买家们,就是认同大众燃油车的人群,个性中庸较保守(毫无贬低之意),认同传统车厂造车理念多于新势力,而且对电动车没有太大的感知,他们迫于牌照、限行或者换增购去选一辆电动车。这正是消费的主流,而大众车辆对这类人群是很有号召力的,一辆挂着VW?logo,各方面与燃油车体验相差无几的SUV,是很符合他们需求的,想想朗逸、迈腾、探岳、途观L的销量就知道。

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大众这个“25万内”的定价也值得思考,回顾今年上市的纯电车型:小鹏P7(主力车型24.99-27.69万元),比亚迪汉(主力车型:22.98-27.95万元),再比对特斯拉Model?3十一“任性降价”,一个“共识”呼之欲出了:一线车企正把主流纯电动车售价,拉到补贴后25万内区间,当然这只是2020年底-2021年中的信号,如果电池成本进一步下探,25万也很快变成22万、甚至20万。以前分析电动市场常说,科技尖端的豪华电动车,或走国民白菜价的小车是新能源市场最好卖的两头,但明年随着中间力量的扩大,翻盘也是未知数。

而大众此时的切入,与燃油车相似的“一车双旦”和高调的车海战略,会不会来得晚呢?要知道2020年上半年,南北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是1.4万及1.2万辆,市场份额仅占3%,而同一期间,特斯拉在纯电动细分市场份额占比达23%,比亚迪为15%。

MEB平台和ID.4确实是好东西,但当下怎么把新车推到普罗大众身旁,这很考验营销策略和渠道能力。接下来给南北大众的,肯定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1月3日晚,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ID.4正式亮相,如果不是因为台风影响,这场发布会原本应该在10月下旬就举办。但是“好饭不怕晚”,大众汽车这款新车依旧引发了关注热潮,“补贴后不超过25万”的售价成为它最大的卖点。

大众ID.4是一款纯电动SUV,南北大众合资公司分别投产,一汽-大众的车型命名为ID.4?CROZZ,保持了欧洲版的原汁原味造型,上汽大众的车型命名为ID.4?X,也按照上汽大众一贯的传统,进行了本地化造型改造。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价格,不过发布会上大众方面透露,ID.4长续航版车型,也就是续航550km+的车型补贴后价格不会超过25万元,很明显,大众的定价是冲着特斯拉去的。特斯拉国产Model?3最便宜的车型补贴后价格24.99万,而同为SUV的Model?Y正式售价还未公布,不过很难比大众ID.4更便宜了。

从外观内饰来看,大众ID.4非常年轻时尚,和过往大众品牌给人的沉闷保守印象完全不同。灯光的运用在这款车上登峰造极,发光式标徽、会迎宾送客的智能大灯灯语、仪表台上的“会说话”的灯带,这些都透露着浓浓的科技感。

ID.4支持7千瓦交流电充电,或100千瓦的高速直流电充电,最快可以在45分钟内充至80%的电量。而且大众汽车还宣布将在年底前将在中国市场的充电网络进一步扩大,从现有40个超级充电站增加到250个,包括3600个充电桩,覆盖16个城市。

大众ID.4也将支持OTA升级,也有智能车机系统,也搭载了L2+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虽然感觉上没有特别出色的卖点,但是各方面都很均衡,再加上大众品牌的知名度摆在那里,在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你可能没听过特斯拉、蔚来,但是一定知道大众。

而且大众在生产制造和销售方面也有优势,产能提升快,成本控制能力强,还有遍布全国的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大众方面透露,2023年之前会在中国推出8款ID.系列纯电动车,攻势很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打算入手一款纯电动车,你会考虑大众ID.4还是特斯拉,抑或是小鹏、比亚迪呢?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2023款id4新款与升级款区别,由于新款车型的到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