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vsprin 2025-04-17 生活百科 44 次浏览 0个评论

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对于这次收购,业内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吉利做了一次赚钱的买卖。但接下来是福是祸,还真的很难说,因为横亘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前的,还有4大挑战:人才关、工会关、经营关和品牌关。 文:本报记者汪云青 挑战1 人才关 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如何留下这些精英是对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如何稳定 沃尔沃现有团队? 生产线、办公楼,甚至是品牌本身,这些都不是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人员才是。 沃尔沃在安全领域、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留下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研发团队,那些实验室里的数据、材料,对吉利来说意义并不大。 对主要业务都仍局限于国内的吉利来说,如何确保沃尔沃经营团队的稳定,对于维持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也同样异常重要。 虽然现在国际上就业市场很不景气,但是对于那些身怀核心技术或专业优势的真正人才而言,从来都不用担心无处可就。这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加上几条生产线和几座办公楼而已,怎么算都值不了18亿美元。 要如何留下并让这些人安心,是对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挑战2 工会关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如何处理好和工会的关系? 上汽在双龙的折戟,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和韩国双龙工会建立互信。随便和上汽的哪个人聊到双龙,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韩国的工会太厉害了! 何止韩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都不好惹。直到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汽车联合工会给弄垮的。北汽收购萨博和欧宝最终都没有成功,工会的反对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吉利和福特虽然签署了最终协议,但是这只是“资方”的协议,作为劳方的工会并没有表示支持,相反,从传闻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瑞典方面的工会组织始终持消极态度。 直到3月28日,协议签署当天,沃尔沃轿车工会负责人瑟伦·卡尔松还说:“吉利收购的意图仍不清楚,这让他感到担心。……沃尔沃仍是一个亏损企业,吉利打算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毫不知情。” 去年底,记者曾造访沃尔沃歌德堡总部,随机采访的任何一个普通工人,都对吉利的收购表现出某种敌意。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吉利收购之后,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造成瑞典工人的失业。 大家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现在尘埃落定,事实上还没有,只是“朝最后达成交易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协议还有待两国监管部门的审批,如果沃尔沃工会剧烈反对的话,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瑞典方面的批复,还很难说。之前,加拿大汽配巨头麦格纳就收购欧宝汽车一事,也和通用签了协议,但最终交易没有成功。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挑战3 经营关 沃尔沃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 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沃尔沃如何 尽快实现盈利? 李书福称,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对此,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比较难。记者却相信,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盈利,李书福是有此可能的。因为沃尔沃销售规模不大,负担也相对较轻,诚如李所言,只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走出谷底,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奔驰、宝马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去年销量也达到95万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年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是不太可能的。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 但是,谈何容易。 福特为什么亏几十亿美元也铁了心要卖沃尔沃?因为他们论证过,“继续持有沃尔沃的风险更高”。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加之,吉利在国际市场也缺乏运营的经验和能力,起码不会比福特更出色,所以短期内,沃尔沃能寄以期望的只有中国高档车市场。 挑战4 品牌关 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沃尔沃如何确保 高端品牌地位? 沃尔沃现在的定位有点尴尬。在品牌定位上,与奔驰、宝马很难比肩,已经难称是豪华品牌,比较准确的提法是高档车品牌。 当初,沃尔沃大中华区总裁王荣祥坚定反对沃尔沃国产,理由之一就是担心品牌受损。现在来看,他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沃尔沃缺乏奔驰S级、宝马7系这个档次的顶级豪华车型,豪华形象本来就不深入,国产之后,价位的下探,加上北欧设计风格的天生低调,沃尔沃国产之后,销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品牌形象确实是有所下降的。 这种下降如果能换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倒也不错。但问题是,豪华品牌一旦失去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来自非官方的一个传闻是,吉利表示接盘沃尔沃之后,可以把平均单车成本压到15万元,平均价格压低到25万元,单车平均利润仍有10万元,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这样的说法让人震惊,李书福也许的确能够做到,但是,那样的沃尔沃会连高档车也算不上!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文/十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车市继2018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2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10余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2019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到2025年时,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车市总体销量的25%,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30%。

当时汽车维基就国内新能源车市的表现推测,2019年的新能源产销数据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如今数据印证了我们的推测。现在看来,25%的总体销量占比目标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然而,2019年的现实告诉我们,褪去保护伞的新能源市场,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难。

一脚急刹

2020年1月13日,汽车维基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这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十年来的首次下滑。

其实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从2019年7月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负增长。2019年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较快增长,但同比降幅依然明显。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从车型分布来看,2019年,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

也正是受中国新能源整体失速影响,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呈现出一脸愁相。

据了解,比亚迪在2019年失掉了蝉联四年的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比亚迪2019年12月销量快报显示,2019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完成年初目标的76.50%,营收更惨淡,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净利润1.2亿,下滑88.58%。

另一个“销量大户”北汽新能源,表现同样不如意。据了解,其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15.06万,同比下降4.69%,仅完成2019年预期销量目标的68.45%。

造车新势力由于基数过低,仍然摆在行业的尾部风雨飘摇,蔚来、威马和小鹏目前是交付前三,但最高的蔚来也仅交付20565台,路漫漫其修远兮。

福兮?祸兮?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发现,从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开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159辆,2012年为1.28辆,2013年进一步增长至1.76万辆,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且一直持续到2018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于2015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一直持续至今。不得不说,就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在全球范围中打造出了“中国速度”。

而这,与政府补贴密不可分。据相关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2000-3000亿元补贴。

具体来看,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推手”,补贴一直是全行业的关注焦点,让人“又爱又怕”。一方面,政府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产销规模已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

但不能否认的是,政府补贴在快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众所周知,由于监管不严,2016年出现的“骗补”丑闻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另外,高额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车企不思进取,没有利用产销规模的扩大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为了平衡政府补贴的副作用,中国政府从2017年开始逐年减少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也就是所谓的补贴退坡政策,同时提高车辆技术标准。按计划,2020年底之后补贴政策将彻底停止。

2015年4月22日,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再加上连年补贴,财政压力过大,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退坡幅度远超之前的比例,相比2018年的补贴标准至少减少了50%。这也就直接造成从2019年7月份开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

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6万辆,同比增长50%。然而,7月份开始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在“金九银十”的阶段连续两个月下滑。由此不难看出,2019年政府补贴退坡成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再加上整体经济下行,车市放缓,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也难以独善其身。

诚然,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汽车维基看来并不算一桩坏事。

首先,与德国市场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早已迈入“百万级”,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是大势所趋,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产业共识。其次,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优化制造更多有利的氛围。车企如果想要做到稳定市场预期,扭转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价,提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竞争力,以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最终呈现出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