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三九扶阳养生

冬至三九扶阳养生

vsprin 2025-04-16 生活百科 36 次浏览 0个评论

冬至可是个大日子,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已有了“年”的气氛。

冬至三九扶阳养生

其实除了有浓浓的“年味”外,冬至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时机。《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是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把养生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担,

加上新世纪的快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若不注意保养自己,必然影响身心健康。人到中年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冬至节气该如何养生呢?

中年养生三个注意:

一、静神少虑(即“壮不竞时,精神灭想”)要求中年人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四、补气血

气血不足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

影响精神状态: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缺乏能量,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头晕眼花等症状。

影响免疫力: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影响身体发育:气血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和生长,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为明显。

影响女性健康:气血不足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和生殖健康,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问题。

影响皮肤健康:气血不足会导致皮肤缺乏营养,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皱纹等问题。

影响心脏健康:气血不足会导致心脏缺氧,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影响心脏健康。

影响消化系统:气血不足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危害大脑:气血不足会伤及大脑,头晕或记忆力下降,是大脑出现血液不足的最初表现。

危害肝脏:脂肪肝和高血脂是肝脏长期缺血造成的。要想肝脏不出问题,首先要保证供血充足。

危害肾脏:肾脏是身体的排毒器官,肾脏血液不足,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排出所有的毒素,可能会出现尿酸偏高等症状。

危害胰腺:气血不足,不能产出充足的胰岛素,糖就不会被正常代谢而留在身体里,导致血糖升高。

影响脏腑功能:气血不足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脏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而气血则是脏腑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

引发皮肤问题:气血充足时皮肤能够得到足够的滋养,表现为红润有光泽,而气血不足时皮肤会出现干燥、粗糙、无光泽等问题,甚至会出现色斑、皱纹等老化现象。

影响生长发育:由于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发育迟缓、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气血不足会对身体造成广泛的影响,因此,保持气血的平衡和充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应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气血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补血必须要做到气血双补,在补血的同时健脾补气。如果只补血,还是会造成气虚现象,如果只补气,也不能彻底治好病症。因为气血是互生互根的,两者互补,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能够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肠胃,帮助吸收。彻底改善气血虚弱的症状,从而使人恢复脸色红润,肌肤细嫩的状态,补充精气神。

气血双补的中药比如参鹿膏、全鹿大补丸等,像参鹿膏成分里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功效,能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等症,也能治疗产后引起的血虚腹痛或者是月经不调等。

补气血的药物要认准国药准字号。

补气血的食物,例如糯米、银耳、牛奶、黑豆等。其中,糯米有益气补血、养脾和胃的作用;银耳具有养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效;牛奶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有助于补益气血。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冬至节气的那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而且冬至以后气温会越来越低,而且人们也会感觉到很烦躁,会出现气候干燥,导致的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冬至节气以后要注意多加衣服,同时也要驱寒,下面的这些要知道的冬至节气的几个事宜,大家都要知道。

一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冬至节气要注意保暖,但是不要穿的太多,以免大汗,导致感冒的情况出现。

 二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冬至节气后最好每天洗脚,这样的话可以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提高体质的作用,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三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冬至节气要多喝水,每日要摄入足够的水分,这样的话可以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和效果。

 四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冬至节气要注意的几个适宜,上面都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冬至节气后要注意补充水分,要多泡脚,洗脚,这样的话可以有促进血液循环,而且也可以提高体质,要注意保暖,但是不要爆暖,这些小常识和事宜都是需要大家知道和了解,对健康有好处。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冬至三九扶阳养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